長安、奇瑞、江淮、華晨等車企,就是在這個時期邀請歐洲的獨立設計公司,設計了一些車型,其中一些在國內還賣的不錯。
雖然設計外包,但不意味著完全由外國設計師操刀。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不少中國車企在發展的初期,并沒有家族設計的現象。一方面是發展初期還沒有必要大力塑造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外包設計團隊的不穩定,甚至是直接購買成品設計方案,也是影響造型多變的原因。
起步較晚的民營車企,如比亞迪、長城,也通過逆向開發,迅速追趕起來。實際上,這個時期各個車企種,往往是正向開發、設計外包、逆向開發的方式混雜使用。
到了2012年,中國車企在制造能力方面已經有了一些起色,工程能力不算落后。不少中國車企早早布局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這一年也是這部分車企喜迎豐碩成果的一年。自主研發的小排量發動機、自動變速箱已經開始大批量裝配在中國品牌新車上,其它的零部件就更不用說了。
也是在這段時期,中國品牌們開始要嘗試擺脫山寨的帽子了。這一年,幾乎市場中所有的主流自主企業均有進軍中高端市場的動作,這一年上市或發布的新車就包括奔騰B90(參數|詢價)、榮威950、長安睿騁、比亞迪思銳、北汽紳寶D系列、哈弗H8等等數十款中高端產品,都將肩負著各自品牌向上的重任.
不再依賴外包設計公司的原因在于,中國車企在交了幾年學費后,在對國際汽車制造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意識到總這么外包不是個辦法,開始組建屬于自己的設計力量。這個時期中國汽車設計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但仍然缺乏具備世界級審美和設計能力的頂尖設計師,于是培養自己的設計團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壯大自己的設計團隊
各家的做法也不太一樣。實力比較雄厚的,通過收購海外品牌、技術,整合研發資源,迅速提升研發水平,其中就包括設計團隊。
之所以在當地建立設計中心,是因為當時以中國的環境,客觀上來講,很難有高水平設計師愿意跑到一個發展中國家長久工作和生活,更不用說汽車設計師這種在當時算是金領的職業。
很多中國品牌一樣,去海外人才密集的地方建立研發設計中心,最熱門的就是都靈,雖然不大,卻有像賓法、博通、喬治亞羅等眾多享譽世界的設計公司。鋤頭高高舉起來挖得又快又有勁兒,這樣可以以最少的成本聚攏人才,更好的是可以享受該地區的研發體系優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