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C4車型出征過WRC賽場并且成績客觀,但事實上,量產版的(世嘉)車型與它也只能算是遠房親戚關系,從車身結構、材質到設計初衷其實都相差甚遠,廣告片中的亮相只是一種宣傳手段。就拿懸架方面來說吧,C4 WRC前/后均采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類的懸架好處是除了結構緊湊且便于拆卸外,對賽車針對性的調校與維修也非常有利;而出自于PSA集團二號平臺的世嘉量產車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了,后扭轉梁隨動式“獨立懸掛”(帶有橫向穩定桿,取消了后輪隨動)成為了這一平臺的特點。
為何在“獨立”上加引號?原因是廠家宣稱這套后懸掛屬于獨立式!但從大體結構來看,扭力梁的后懸掛是不應該這么叫的!所謂獨立懸架最簡單可以理解為每個輪子單獨有一套連桿結構,與對面車輪沒有直接的連通,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當其中的一個車輪發生垂直運動時不會過多的影響到對側車輪,獨立吸收路面的不足可以更好的保證后排舒適性;相反,非獨立懸掛的舒適性就沒那么好了。
一種是宣傳,一種是直觀感受,怎樣解釋才叫真理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什么是扭轉梁拖曳臂式懸架。世嘉這套扭轉梁拖曳臂式后懸架從視覺上看的確像是非獨立懸掛,沒有下擺臂連接到副車架!可這時大家要注意了,該車后懸架中的縱擺臂是連接到扭轉橫梁上的,并且縱臂橫梁可以小幅度扭轉,也就是說車輪在一定程度上能小范圍運動而不會干擾到對側車輪,這樣一來,廠家宣稱的“獨立”概念就孕育而生了。
盡管如此,這種所謂的獨立式后懸架也并非可以與多連桿式相提并論,“非獨立”的特性仍然存在,舒適性只能說是一般。在駕駛過程中,后懸架的反應很敏感,在通過路面減速提示線時,快速、直接的反饋是世嘉三廂的特點!毫無疑問,這套懸掛組合的乘坐感受屬于硬朗風格。
沉重的方向盤似乎與運動有關,無論速度如何,這套機械液壓助力系統讓轉向力度始終保持著沉穩的狀態,說實話,男性使用時也不會覺得輕松哪去。還好世嘉的轉向靈敏度很高,初段的框量很小,即使是小幅度的晃動方向盤,都能讓整個車身都做出反應。
世嘉(三廂)的操控底子確實不錯!在繞樁過程中,車輛感覺穩定性較為出色,極限也比想象的高。三廂版車型的尾部甩動是正常的,畢竟它逃脫不了物理定律,但這并不是輕飄飄的難以控制,只是有些小小的活躍。懸架的表現比較堅挺,韌性十足的阻尼也使車輛在快速反方向調整時可以保持好應有的姿態。剛才我們也說了,世嘉三廂的轉向精度還是很高的,這一點也讓繞樁更有激情。
從老款畢加索和307級來的2.0發動機(代號EW10A)增加了VVT可變氣門正時技術(147馬力),最大功率108kW/6000rpm;最大扭矩200N·m/4000rpm,這款發動機在之前的兩廂版測試時就已經接觸過,在4AT的限制下,動力方面多少會存在“有苦說不出”的委屈,換成手擋車型,這種情況又如何呢?我們這就來看看……
在幾天的接觸中,2.0+5MT給我們的印象要明顯好于那套4AT組合,首先從油門的反應上就有優勢,每次換擋后車輛都能隨著油門反應一下,無論之后的表現如何,至少這一下的動作與駕駛者形成了交流。
低轉速上,EW10A發動機并沒有突出的表現,不過隨著轉速的升高,世嘉三廂也開始有些躍躍欲試了。當轉速達到2400rpm時,95%的扭矩(193N·m/2500rpm)開始爆發,接近峰值的感覺與之前變化明顯!只有在當前轉速下,2.0MT才會變得好開起來,轉速在保持經濟性區間的前提下,動力上也得到一定的滿足!當然,如果你舍得給油,4000-4500rpm的動力響應才叫一個棒!
5速手動變速器擋位清晰,入擋感覺相當“法式”,如果你沒體驗過世嘉的話,試試307的也可以。該變速器的擋位吸入感并不強,行程也有些偏長;離合器行程中有明顯的分段感覺,應該是新車的緣故,無論慢慢抬離合還是快速的松開,車輛都會抖那么一下,頓挫的現象始終明顯,除非有一種情況可以緩解這個想象,那就是半聯動時間加長,要知道這個對離合器的壽命可沒什么好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