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我是評測編輯時睦華。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們的翼虎已經行駛了近2萬公里,掐指一算,前后不過半年的時間。這期間,翼虎經歷過多次長途跋涉、多次需要它拼盡全力的性能測試,光保養就已經進行過3次。在高強度的測試環境里,除了變速箱曾經滲油,之后“自愈”,以及電子系統的幾個小毛病之外,翼虎并沒有出現過任何機械故障,經受住了考驗。
雖然我對翼虎現階段表現出的“抗造能力”表示肯定,但我依舊對它在人性化方面的一些設計表示不滿。關于這些,我在之前的幾次更新里也有提到,這次將補充兩點。此外,秋天已至,在空調負荷有所降低的情況下,翼虎的油耗也有一定的降低,我將帶來新的分段油耗記錄。
● 兩處人性化設計不到位的細節
電動后備廂的尷尬
目前為止,電動后備廂在緊湊型SUV中還可稱得上是“跨級別的配置”。翼虎全系6款車型中,有4款配備了電動后備廂,可謂同級最佳。然而在日常使用中我卻因為它的一點點不夠人性化而尷尬了一回。
有一次我與兩位朋友一道出門,我將他們安置在車后座,然后非常瀟灑地使用“腳踢門”打開后備廂,放進物品后“又是一腳”,接著轉身來到車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進駕駛艙。在后備廂尚未完全關閉時發動車輛便要走,我本以為這樣很帥,結果卻從車內后視鏡發現后備廂門停留在半開狀態……
原來,在按下“START ENGINE”按鈕發動車輛之后,后備廂門不會繼續關閉,而是停留在發動時的位置。此時,我必須先將擋位掛回P擋,并且手動按下中控臺下方的電動后備廂控制按鍵才可以繼續將后備廂門關閉。在D擋下無法操作后備廂門的設計我可以理解,這是為了安全考慮,防止行駛中誤操作打開后備廂;但是后備廂門不能在啟動車輛后繼續關閉這一點,不夠智能,希望廠方可以采取措施將這個小毛病修復。
另有兩點需要說明,首先,可能有朋友不了解“腳踢門”,它允許你在身上帶有智能鑰匙的時候用腳(或其它東西)伸進后包圍下方再伸出,觸發感應開關,以開啟或關閉電動后備廂門。這項功能有助于車主在雙手被占用且無人協助之時操作后備廂。還有,請務必確認周圍無人的情況下再像我一樣,未等后備廂門完全關閉便離開車尾,否則后備廂內物品有被盜搶的危險。
空調出風口的尷尬
說起來,翼虎的人性化設計真的存在不少瑕疵,美國人真應該跟日本人取取經。中控臺最左側的空調出風口被設計成了“雙段式”,使得它可以覆蓋更大的面積,設計初衷很好,不過……
三伏天,你在外忙碌,出了點汗,坐進翼虎,打開空調。冷風對著出汗的身體直吹容易著涼,因此你會調整各個出風口的風向。這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你會發現左側小出風口的風向不管怎么調都會吹到身體,并且那里并沒有單獨的開關,要關閉這個小出風口,你必須關閉整個左側的出風口,但那樣左邊會很熱的。福特今后應更多注意細節,期待翼虎在中期改款時帶來改變。
● 立秋之后的油耗分段記錄
分段油耗記錄的數據是在日常駕駛中得到的,就像開自己的車一樣,我們并沒有為測試而刻意采取特殊的駕駛方式,也沒有刻意選擇路線,因此其中包含各種路況,可供大家參考。圖片較長,如果各位懶得看,可以直接看后面的表格。
翼虎長測車分段油耗記錄(2) | |||
序號 | 單次里程(km) | 平均時速(km/h) | 油耗(L/100km) |
1 | 12.1 | 27 | 10.5 |
2 | 12.9 | 24 | 15.5 |
3 | 53.6 | 22 | 15.4 |
4 | 100.7 | 40 | 11.3 |
5 | 26.2 | 29 | 11.5 |
6 | 51.8 | 32 | 11.4 |
7 | 55.0 | 26 | 12.8 |
8 | 75.0 | 19 | 15.6 |
在8次油耗記錄中,室外溫度最高的一次也不過30℃,溫度的降低減小了空調壓縮機的負荷,油耗也得到了相應降低,16L/100km以上的夸張數字沒有再出現,綜合工況下10-11L/100km的油耗相對翼虎出色的動力來說還可以;不過,在擁堵的城市工況下,15L/100km以上的油耗依舊無法徹底讓人滿意。(點擊這里查看上一期分段油耗記錄)
● 本期總結
這一期的翼虎長測基本都在吐槽,從兩處人性化設計再到油耗,我們在用吹毛求疵的方式考量著這輛美國車。也許這些方面正是他們的劣勢,熱情豪放的美國人一向“不拘小節”。但是,從?怂、嘉年華、翼虎、蒙迪歐等等這些新近推出的車型來看,福特已經在朝著細膩方向發展,這些車子的內飾已經越來越精致了。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也有理由要求他們更多關注細節呢?消費者可是永遠無法被滿足的。(文/圖 汽車之家 時睦華 )
長安福特翼虎長測車日常使用信息記錄 | |||
本期 | 累積 | ||
里程 | 421km | 16916km | |
燃料費用 | 436元 | 11878元 | |
補充機油 | - | - | |
保養費用 | 2715元 | ||
維修費用 | 950元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