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動力總成及試駕感受方面。海馬S7的動力來源依舊是那臺海馬自主研發的帶有雙VVT技術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HM484Q-A),最大功率110kW(150馬力)/6000rpm,在4500rpm時可輸出最大扭矩180N·m。在傳動系統方面,它有5擋手動變速箱以及5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可選,而我這次試駕的海馬S7是搭載了2.0L自然吸氣發動機+5擋手自一體變速箱的車型。
至于底盤結構,它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底盤預留了差速器和中央傳動軸的安裝位置。據此,我認為海馬S7未來推出四驅版車型的可能性很大。聊到這里,如果你對海馬騎士已經相當熟悉,那你肯定知道上述提及到的動力總成以及底盤結構,海馬S7都與之基本相同。
坐進車內,海馬S7給我的感覺跟大多數SUV車型一樣,較高的坐姿、開闊的視野讓我這種習慣了駕駛小型車的人立刻會對它產生一定好感。在我看來,SUV給駕駛者的這種感受有時候也是富有樂趣的,你可以無視行駛在前方的轎車,畢竟自己坐得更高可以看得更遠,或許這也是SUV車型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原因吧。然而,當我手握方向盤準備出發的那一刻,之前海馬騎士給我留下的方向盤設計偏低的印象立刻在我腦海里面涌現。盡管已經是調節到了最高的位置,但方向盤的位置依舊偏低,要是能再升高一點點或者增大可調節的范圍,我相信情況也許會好很多。
在實際駕駛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這臺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比較平淡,油門響應也讓人感覺有些“溫柔”。在整個加速的過程里面,你能體會到它確實充分地在發揮自己的能力,不會是那種有勁使不出的憋屈感。其實,它的表現已經相當稱職,畢竟整備質量已經超過了1.5噸,150馬力對于它而言只能說是夠用。
平順、不焦躁的提速感能夠讓我悠閑地游走在杭州的市區道路上,而正是這種一路沉穩與溫柔的格調,讓我能在忙中偷閑,細細地去欣賞杭州這個美麗的城市。當然了,它與那些配備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城市SUV相比,確實欠缺了起步時的激情和中后段的爆發力。不過在我看來,定位于家用的城市SUV車型的它,動力總成的表現本就應該如此。
海馬S7能有這樣平順的動力輸出,除了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平順、線性以外,5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也是功不可沒。它的升擋動作迅速,正常駕駛的情況下換擋轉速一般不會超過2000轉;降擋的動作相對略顯遲緩,幸好它與發動機匹配得不錯,降擋加速的時候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能夠跟得上步伐,不會帶來太明顯的頓挫感。
即便是切換到手動模式下升擋或者降擋,它給車內乘客感覺仍然是舒適和平順。若然要車子跑得更加輕松,動力輸出更加順暢而且連續的話,可以適當地把換擋轉速控制在4000轉/分以上。當然了,在手動擋模式下你也不會感覺到過多的駕駛樂趣,這個擋位模式的存在最主要是讓你能夠自主地控制換擋的時機。
盡管它披著城市SUV的外衣,也有SUV車型給人的駕駛感受,不過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形式的底盤結構依然是轎車的設定,而且目前也只有前置前驅車型,因此它基本上是一款純公路用途的SUV車型。這點在駕駛時能充分體現出來,它對于路感的反饋與轎車表現接近。
懸架的整體感較強,調校相對海馬騎士也有了不少的進步。它對車身的支撐力度比較到位,在高速并線超車的時候,整備質量較大而且重心高的它并不會顯得拖沓,即使是大幅度動作車身也不會跟著亂晃,避免了駕駛者神經緊張。當然,四條為車輛提供充分穩定性的235mm寬度的輪胎也是功不可沒。然而,這也導致它對路面顛簸的過濾比較有限,小坑洼還可以應付過來,面地減速帶的時候舒適性就會大打折扣。
電動助力轉向在中低速行駛時,方向盤的反饋力度偏輕,動態表現尚算靈活,在轉向幅度偏大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方向盤富有韌性的力度反饋。只是,它對于路感的反饋就顯得比較模糊了,而且轉向也缺少細膩感。在高速行駛時,這套轉向系統會顯得有些輕浮,你必需要握好方向盤并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被自己多余的動作帶來神經緊張。
總而言之,海馬S7身為一款城市SUV車型,它的駕駛表現帶著一點轎車的緊致風格,從底盤、轉向系統的調校可以完全體現出來。至于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5擋手自一體變速箱的動力總成,它確實不能給你帶來激情,不過它已經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了,應付城市路況也不是問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