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試駕] 紅旗,一個承載著國人自主造車夢的汽車品牌,在絕大多數國人的心目中飽含著對它深深的民族情感。在過去的60多年發展歷程里面,它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跌宕起伏,在“先進口、再國產化、最后自主研發”三步走的計劃目標宣告失敗后,它幾近走向了沒落,甚至在1996-2008年時期生產的紅旗轎車出現了幾乎全系“陣亡”的尷尬局面。但作為中國轎車工業的開端,也是中國自主、自強民族精神的體現,它的發展始終牽動著國民的心。經歷了很長一段沉寂期后,在2012年的北京車展上,紅旗汽車一口氣展出了H7/L7/L9三款車型,并且還發布了品牌的未來發展戰略,希望能再續過往的輝煌。
首先來到我們身邊的是紅旗H7,它由一汽紅旗的H平臺生產,動力系統等關鍵部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研發之初,它就把競爭對手鎖定為目前主流的中大型車,而最為直接的競爭對手是占據著公務車市場主導地位的奧迪A6L,尤其是我這一次試駕的2.5L V6發動機車型。不過前幾天上市的紅旗H7(紅旗H7售29.98-47.98萬元,只有2.0T和3.0L車型,詳情請點擊)并不包含2.5L這個排量的車型。據廠家人員介紹,2.5L排量車型是針對公務車市場而設的,并不對外銷售。
眼看著目前行政級別中大型車幾乎被德系車型占據,而自主中大型車的發展又不成氣候,對于有著深厚民族情結的國民而言,那滋味真是不好受。所以紅旗H7的出現,意義并非只是推出一款自主新車那么簡單,它更多是承載著國人對自主造車的期待,還有就是奪回公務車市場的份額。
平心而論,在親身接觸過紅旗H7后,我對它的固有印象也隨之而改變。擺放在眼前的紅旗H7比我想像中要有氣派和高檔得多,我甚至認為它和合資品牌的同級別車型相比也不落下風,尤其是今次試駕的黑色車型。
能有這樣的效果,大概有三個原因,一是車身尺寸不小,讓它看上去沉穩、大氣。就車身尺寸來看,它的長寬高分別是5095mm、1875mm、1485mm,軸距為2970mm。相對于奧迪A6L而言,除了軸距數據以外,其它車身尺寸參數紅旗H7均有一定的優勢。而與目前主流的中大型車相比,它的車身尺寸也能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車身尺寸對比 | |||
車型 | 紅旗 H7 | 奧迪A6L TFSI標準型 | 寶馬5系 520Li典雅型 |
長度(mm) | 5095 | 5015 | 5039 |
寬度(mm) | 1875 | 1874 | 1860 |
高度(mm) | 1485 | 1455 | 1492 |
軸距(mm) | 2970 | 3012 | 3108 |
二是全車所有細節的運用,包括前臉、線條、曲面的設計和雕琢,都圍繞著統一的車型定位和設計理念,和諧一體,沒有相互抵觸。
三是制造工藝和漆面質量,使人一眼就能覺察出它的檔次感。針對車身制造工藝,我還特意用“厚度測量尺”測量了發動機艙蓋幾個位置,得出的幾組數據讓人滿意,接縫間隙的大小和均勻度算得上是自主品牌里面上乘的成績了。另外,我們還特意借來了奧迪A6L與之對比,從數據可以看到,它還是相對奧迪A6L要遜色一些。至于其它的對比項目,我們還會有后續的報道,想知道紅旗H7和奧迪A6L哪位的綜合競爭實力更強的話,敬請留意!
其實,紅旗H7的設計理念已經很明確,就是用富有現代感的設計元素與經典的中華民族元素結合起來,打造出一臺富有中國民族特色,同時又不失沉穩大氣的行政級中大型車。顯然,這點它做得比較成功,整個車身散發著濃厚的商務氣質,沉穩、端莊而不失氣派;而在細節上的處理上,以抽象方式融入的民族設計元素的點綴則是恰到好處。
它的外觀設計并不像奧迪A6L那般凌厲和張揚,但很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不凡的檔次,并散發著一種親和力,令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自然地聯想起“豪華”二字。其實這就足夠了,該有的氣質它一點也不缺,這個級別、這個定位的車型本來就應該沉穩而且低調。當然了,若能把稍顯老氣和保守的車尾設計得再時尚一點,肯定會討好更多人。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