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從今年5月初到現在,這輛鋒范在我手上已經將近半年時間,也是時候給它進行全方面總結了。對于鋒范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是否經濟實惠、夠不夠省心是大家關心的重點。按照慣例,我們還是會從外觀/內飾設計、配置、空間以及動力等多個維度對鋒范進行評價。為了更加直觀的來展現鋒范在各個方面的表現,我們會采用打分制來進行評價,滿分為5顆星。希望通過這期的總結,能夠為大家選購提供一些參考。
外觀/內飾:★★★★
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鋒范的外觀設計風格,雖然談不上個性,但也不乏味,F在市面上有許多個性鮮明的車型,讓人過目不忘,可也容易讓自己變得小眾。個性和小眾,它們的界限模糊卻又時常被劃上等號,這是許多設計師比較頭痛的問題。所幸的是,鋒范在這方面拿捏得不錯,容易被大部分年輕人接受。
鋒范的內飾設計與新一代飛度比較接近,中控臺設計稍偏向主駕駛一側,這次我們長測頂配車型配備了觸控型中控面板,它大大地則提升了鋒范的檔次感,尤其到了晚上,面板的視覺效果就很棒。
在第一期介紹外觀內飾時,許多朋友說長測車型是頂配才配備全觸控中控面板,而實際上,買頂配的人并不多。所以,這里就簡單聊兩句我對鋒范中低配車型內飾的看法:它和同級別車型相比,就再沒有鮮明的特色,但整體布局還是比較符合我們日常使用習慣的。
配置:★★★
關于鋒范的配置,我們在第六期就有相關內容。事實上,我們知道這個級別的合資車型在配置方面都不會相差太大,而且它們很少像中國品牌車型那樣去堆配置。這次我們的長測是頂配車型,涵蓋了鋒范所有功能,這里就來總結一下它的配置表現。
這個級別的合資緊湊型車在中低配車型比較少配備倒車輔助的配置,例如倒車雷達或者倒車影像一般只有頂配或者次頂配車型才配備。鋒范的旗艦版配備了倒車影像,日常使用起來很方便。至于倒車影像和倒車雷達哪個更方便,我更傾向于前者。
在第二期內容中我們已經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如何連接和使用。然而,許多朋友在看完文章仍然表示不知道怎么連接,或者完全按照文章所提的步驟操作可還是無法連接上,于是干脆就不用了。不管如何,這都說明DA系統易用性還是有很大提高的空間,首先最應該解決的就是如何更方便連接。
對任何一款車來說,決定最終銷量的往往是中低配車型,畢竟頂配的價格高,而且面臨更高級別車型的擠壓。從鋒范的中低配車型(進取版以及舒適版)表現看,它標配了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大燈高度可調、后視鏡電動調節等,中配的豪華版開始配備前霧燈、前排側氣囊、車身穩定控制系統、電動天窗以及后排出風口等,至于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自動空調、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等則出現頂配上。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綜合表現與同級別車型相當。
空間:★★★★★
空間一直是大家對鋒范贊不絕口的地方,在我們的車主口碑里,許多朋友都對鋒范的空間給予了高分。儲物格數量多,大部分設計也合理,有足夠的地方可以放下水瓶、票據、鑰匙、通行卡這類日常用品。在最后總結部分,更多想聊的是它的后排乘坐空間以及后備廂儲物表現。
由于平時家里就我一個人開車,所以我自己對后排空間的印象談不上特別深?捎龅讲块T聚餐,當三個同事同時坐到后排的時候,還是能感受到鋒范的后排空間確實相當不錯。而后備廂的儲物容積同樣沒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影響了進一步擴展空間。
行駛表現:★★★★
在近半年時間里,除了日常上下班,我還開著鋒范跑過多次長途。鋒范這臺1.5L發動機(131馬力)就參數而言與同級別車型相比占有一定優勢,甚至要比1.6L的起亞K2(123馬力)出色,而與發動機匹配的就是CVT無級變速箱,現在就來直接聊駕駛感受。
需要說的是,鋒范有S擋,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我很少用S擋。原因是在S擋下,雖然它(相比D擋)的油門表現更為敏感,動力輕踩即有,可轉速也很輕易就會躥至3000rpm以上,隨之而來的是發動機并不好聽的嘶吼聲,體驗實在一般。
鋒范駕乘感受中,體驗不是很好的地方是底盤調校偏硬。公司樓下的人行道鋪了一層減速帶,每次上下班經過那里時,生硬的顛簸感讓人挺難受的。或許這種偏硬的調校能在中高速轉彎時提供更好的支撐,但對于鋒范這種日常代步車來說,開起來舒服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在“軟硬”之間還需找到一個更佳的平衡點。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