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架調校還是妥協了舒適性
新款高爾夫GTI依舊是前麥弗遜、后四連桿式獨立懸架,得益于MQB平臺的輕量化設計,后擺臂也采用了強度更高、體積更小的鋼材。從視覺黨出發,如今的高爾夫GTI車輪頂部與輪眉間的間距看起來更協調了,不再是曾經經常被人岔的一拳甚至一拳多的間隙。如果曾經的高爾夫GTI改裝Bilstein B12甚至B16懸架不僅是為了操控,還為了美觀,那如今的新款高爾夫GTI不改裝懸架的前提下,車身高度基本也可以被大眾接受了。
DCC可變懸架系統一直是大眾海外車型擁有的配置,曾經這項配置我只在進口版大眾CC等車型上看到過,到了國產車型上統一都被減配掉了。如今隨著MQB平臺產品的陸續國產,這項配置已經回歸,先不說這套系統的好壞,最起碼可調節的設定還是挺關鍵的。
前面我們也曾提及到駕駛模式選擇的內容,這個設置與DCC可變懸架系統是聯動的,所以同樣經濟、舒適與標準模式下,懸架軟硬程度基本沒有差距,甚至在運動模式下,它的硬度也絕對在可接受范圍內,對于路面的顛簸過濾也很好,只是仔細感受路感回饋上會有細微差別,所以日常使用無論你開啟哪個模式我覺得都問題不大,甚至跑個長途都不叫事兒。但是當你在山路上駕駛,甚至有高速過彎的情況出現時,運動模式下的支撐力度會更好。當然,如果你是高玩的話,想提升操控還是繼續更換改裝懸架更好。
● 繞樁感受
雖然是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車型,但在蛇形穿樁的過程中后輪的活躍性似乎打破了以往大眾車轉向不足的特性。在極限狀態下,后減振器的回彈游刃有余,即便車輪出現了輕微的打滑,減振器也可以線性的進行回彈力度的釋放,讓車輛以搖擺的尾部姿態輕松滑移通過每一個樁桶。這種順滑的車身姿態及輕松的駕駛感受似乎有了很大的提升,不過萬事并不是那么絕對,如果重心轉移突然過大,車尾的慣性會促使車尾產生嚴重的滑動。
● 100-0km/h剎車性能測試
緊急制動時,新款高爾夫GTI的車身姿態維持的很不錯,尾部只有輕微的翹起現象,ABS介入時也不會有嚴重的彈腳感覺,從初段至中后段制動力都不錯,最終100-0km/h剎車成績定格在37.26米,成績相當不錯,這從與前驅鋼炮競品的對比中也可以看出。
● 噪音測試
盡管噪音控制對于一臺小鋼炮而言,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但是畢竟前面我們也提到這臺新款高爾夫GTI是一款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代步的車型,所以對于噪音的控制你還需要關心一下。從數據上看,新款高爾夫GTI除了80km/h時速噪音超出我們的推薦標準外,其余數值均在我們的推薦標準之內,至于80km/h噪音的來源,與該時速下轉速區間內,排氣產生的低頻共振傳入車內有一定關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