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里沒有“L” 測兩廂奔馳A 200
王曉辰
2020年04月25日 00:00
原創 來源:汽車之家專業評測團隊
●兩廂車該有的動態表現


懸架的感受是先硬后軟,初段微硬的質感在你剛開始駕駛它時會給你一種富有運動氣息的錯覺,但是仔細品位之后,你會發現你的屁股被懸架蒙蔽了,舒適的中后段還是會把你從興奮點拉回鎮定的一面。遇到減速帶以及不均等的坑洼路面時,非獨立后懸架的動作還是略顯生硬,相比于獨立懸架來講,少了份從容。

車身的整體感受符合我對于一款兩廂車的心里預期,拐彎和高速并線,車頭完成動作后,車尾會及時跟住車頭的變化,毫不拖沓。車尾雖然靈活,但絕對不會出現挑戰你車技的“搶戲”動作。

方向盤的指向性不錯,回饋力和阻尼感柔和均勻,不生硬,靈動的車尾在繞樁時展現出了不錯的水準,速度雖不是很快,但車身可控性很高。
●隔音有待提升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剎車踏板的腳感不錯,踩下時的力度合適,制動力也比較跟腳。測試十次的情況下沒有熱衰減的情況,成績穩定,基本維持在40米左右。奔馳A 200和A 200 L使用的輪胎有所不同,所以兩車的剎車成績會有一定的出入。



A 200的整體隔音表現一般,從最終的成績也能看得出來。由于沒有發動機隔音棉,在急加速時,1.3T發動機的噪音比較大,并且發動機的聲線也不怎么動聽。



林琦:A 200在麋鹿測試中的表現有些讓人意外,首先是輪胎的抓地性能在突然轉向的極限狀態下反饋非常模糊(繞樁時以線性逼近極限時感受會稍好一些),導致從A區到B區時的車頭指向不夠靈敏,在這種狀態下,電子輔助系統雖然積極介入工作,但實際效率并不高,車輛在B區中車速較高,并且此時方向盤的轉向助力略有下降,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讓車從B區轉進C區,不過在測試的中后段車輛整體動態非常中性,沒有過多的車尾動作,最終通過車速76km/h。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操控與行駛 | 滿分 | 得分 |
---|
轉向 | 5.0 | 4.4 |
準確性 | 2.0 | 1.7 |
靈活性 | 1.5 | 1.3 |
力度/反饋 | 1.5 | 1.4 |
剎車 | 5.0 | 2.7 |
剎車距離 | 4.5 | 2.2 |
剎車踏板感覺 | 0.5 | 0.5 |
傳動 | 3.0 | 2.5 |
牽引力 | 2.5 | 2.0 |
扭矩轉向 | 0.5 | 0.5 |
行駛穩定性 | 6.0 | 5.1 |
轉向特征 | 1.5 | 1.3 |
可控性 | 3.0 | 2.6 |
負載變化 | 1.5 | 1.2 |
電子輔助 | 5.0 | 4.8 |
穩定作用 | 4.5 | 4.5 |
可選擇性 | 0.5 | 0.3 |
行駛舒適性 | 9.0 | 6.7 |
減震效果 | 6.0 | 4.3 |
車內噪音 | 1.5 | 1.2 |
噪音感受 | 1.5 | 1.2 |
總分 | 33.0 | 26.2 |
●你該怎么選?

根據汽車之家車主報價來看(以北京為例),奔馳A 200近期的購車優惠幅度基本在1.7萬左右,價格相當堅挺。從終端的售價分析,與其說A 200是競爭奧迪A3 Sportback,不如說它是想撬動一部分想要出手MINI的潛在用戶。
我們以A 200時尚型優惠完的裸車價格來看(我們都以優惠完的價格分析),25.68萬元的售價你能買到大部分頂配的非豪華中型轎車以及奧迪Q3、寶馬X1等一部分豪華品牌緊湊型SUV。又或者是同為緊湊型轎車,但是性能更強,搭載2.0T發動機的高爾夫GTI,奧迪A3 40TFSI以及寶馬1系等車型?吹竭@些不知道你的內心是否有所波動?奔馳的品牌號召力能否占領你心目中的購車高地呢?

當然了,如果您非A級不選的話,也不用擔心,我們看看A 200自己該怎么選。A 200有動感型和時尚型兩款,我上面列舉出了一部分的差異配置。兩款相差1.6萬元,不同之處大都是一些體驗和舒適性功能,如果您不是特別在乎高配置的話,價格更低的動感型我認為更值得入手。
●全文總結

單看級別、空間和配置,A 200確實不便宜,許多功能還需要進行選裝,不過這并不影響它的魅力。大尺寸中控屏幕,兩廂緊湊結構,進口身份以及最重要的奔馳品牌加持等等,在我看來,全新奧迪A3在未推出之前,奔馳A級(國產+進口)依舊在設計上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雖然有著奔馳的影響力,但這也不能抹去它價格上的劣勢。優惠完之后將近26萬元的售價著實不便宜。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您能接受1.3T的發動機,較為一般的空間體驗,選擇A 200也算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生活感受吧。(圖/文/攝 汽車之家 王曉辰 麋鹿測試/汽車之家 林琦 視頻/汽車之家 趙晉)
奔馳-奔馳A級(進口)-2019款 A 200 時尚型AH-100得分總表 |
---|
車身 | 分值 | 得分 |
空間 | 10.5 | 5.8 |
配置 | 8.0 | 7.0 |
工藝質量 | 5.0 | 4.6 |
人體工程 | 5.0 | 4.0 |
視野 | 1.0 | 0.8 |
總分 | 29.5 | 22.2 |
動力 | 分值 | 得分 |
發動機 | 8.0 | 5.1 |
變速箱 | 8.0 | 6.2 |
環保 | 8.0 | 6.0 |
總分 | 24.0 | 17.3 |
操控與行駛 | 分值 | 得分 |
轉向 | 5.0 | 4.4 |
剎車 | 5.0 | 2.7 |
傳動 | 3.0 | 2.5 |
行駛穩定性 | 6.0 | 5.1 |
電子輔助 | 5.0 | 4.8 |
行駛舒適性 | 9.0 | 6.7 |
總分 | 33.0 | 26.2 |
車輛性能總得分 | 86.5 | 65.7 |
成本 | 分值 | 得分 |
售價 | 13.0 | 2.2 |
質保 | 2.0 | 1.0 |
總分 | 15.0 | 3.2 |
車輛總得分 | 101.5 | 68.9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