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控:動力夠強身手敏捷
動力方面,阿維塔11(參數|詢價)搭載華為雙電機系統,前電機最大功率195千瓦,后電機最大功率230千瓦,綜合最大功率425千瓦,最大扭矩650牛·米,車重前后配比50:50。是的,動力部分也由華為來指揮帶兵,華為帶來的DriveONE三合一電驅單元集成電機、電控及減速器,高集成度帶來一個緊湊的模塊,動力系統采用油冷散熱,同時也兼容兩驅車型,劃重點,阿維塔11后面還有兩驅車型實錘了。
這臺車的運動人設在上次的場地試駕里已經很好地展現了,來到開放道路,它也不準備“老實”起來。只要加速踏板稍微深踩一點,你就一定不會質疑官方公布的,不到4秒的“破百”成績,所以剛上手的話還是要冷靜一點,要不還是先從節能模式開始吧。
還是熟悉的劇本,爽快的動力輸出響應給大家帶來的第一印象肯定不會差。加速踏板給人感覺就是聽話,起步出力那一下還有點小暴力,這樣的起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足夠給出一個面露笑容的表情。
加速踏板深踩下去,力量馬上就釋放出來,很多時候前輪還會打滑響起來,有點潑辣的味道,這樣的爆發力同樣給人留下挺深的印象。
對待加速踏板穩著點開的話,順滑的動力輸出質感相當討喜,連貫的提速動作自然讓人感覺舒服,流暢程度可以說是做到了隨心所欲,這里確實很難讓人吐槽。
節能、舒適、運動三種駕駛模式中,我覺得舒適模式最適合日常使用,動力響應、動力儲備都可以滿足一般駕駛需求,同時相比運動模式而言,舒適模式還能兼顧一定的能耗表現。
剎車的腳感挺好適應,但偏軟的懸架調校在這塊就給人感覺不太滿意了,因為只要剎車踩深一點,你就能感覺到比較明顯的車身俯仰,一晃一晃地不怎么淡定。
阿維塔11的懸架結構為前鋁合金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其中副車架、轉向節、控制臂均采用鋁合金材質,至于這個級別很火的空氣懸架配置,阿維塔11上面倒是沒出現。不過它的身手很快會把輕視的聲音干掉,只要把這臺車放在場地里,它會迅速地讓你嘗試到它那不低的極限,這是同事上次試駕的感受。
那就從運動性聊起,這次來到開放道路,環境簡單多了,但還是能感受到懸架不錯的支撐性,感覺就是靈活。短板可能就是方向盤圈數有點多,將近3圈了,好在實際的轉向表現又扳回來,感覺一點也不模糊,車頭跟進挺快,很能給人信心。
至于濾振方面,它的表現ok,感覺它有一種化零為整的功力,細碎的振動處理得很好,也保留了一定的路感。面對較大的坑洼,前排的感覺也不錯,濾振很到位,反饋回來的沖擊不生硬,還挺整,但后排感受到的沖擊比較直接,砰砰兩聲非常干脆,有厚重感但不夠韌勁。
帆式主動升降尾翼具備“隨車速感應”功能,當車速大于90km/h時自動升起,最高可升起17.5°,梳理后部氣流,增大車尾下壓力并優化風阻;車速小于60km/h,尾翼自動收起。
阿維塔11裝備自主研發的RNC(Road Noise Cancellation)主動路噪消減系統,這是一套效果更強,成本更高的降噪系統,阿維塔11的獨門招式就在這里,同級別對手都沒有這個配置。它通過麥克風和震動傳感器來收集路面信息,從算法、嵌入式開發到整車匹配優化,100%全自主研發。不過,試駕車同樣還沒有裝備這套系統,實際感受又只能留到下次再聊了。談談這車現階段的隔音表現,感受還可以,畢竟廠家在這方面做到挺到位,增加了不少吸音棉,對降低路噪有不少幫助。
● 總結:
在球場上,三巨頭的第一個賽季并不會被很多人看好,因為三巨頭各有鋒芒,湊到一起難免會互相“扎“到,需要先磨合下。不過,在阿維塔背后的三巨頭里,我看到的是齊心協力,三巨頭之間的溝通很順暢也很實在,因此,他們的第一波攻勢,阿維塔11就已經使出不少猛招?上У氖,今天的試駕只能感受到它的基本功,那些猛招還要等到量產車試駕才能體驗到,好在它的基本功沒有讓大家失望,動力和操控更是個驚喜,下次的量產車深度體驗就更值得期待了。(圖/文/攝影 汽車之家 王子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