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覆蓋,問界仍占優勢,理想不遑多讓
對于城市領航智駕而言,最影響體驗的指標無疑是覆蓋度,也就是智駕功能的可以開啟的里程占比,它的高低直接決定領航“能不能用”。
城市領航輔助可用里程占比 | |||
測試時段/車型 | 小米SU7 | 問界M7 | 理想L6 |
雨夜 | 78.2% | 99.2% | 97.5% |
平峰 | 85.9% | 98.9% | 98.9% |
晚高峰 | 85.9% | 99.2% | 99.2% |
這一項上,理想對問界緊追不舍,都在99%左右,距離100%只有一步之遙了。這兩款車的智駕都用上了無高精地圖方案,腦子靈活不挑路,領航基本全程都能開,即便在一些復雜路段短暫請求接管,當危險解除以后,領航馬上就能恢復。從實測表現來看,全國都能開的宣傳語,應該沒什么水分。
而小米SU7(參數|詢價)由于暫時還在使用輕圖方案,依舊需要一部分高精地圖數據做參考。這就導致它的使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在我們測試的時間點,小米的城市領航輔助只有包含北京在內的十座城市可用。測試中,它的開啟里程也只有80%左右,斷點比較多,有些影響使用體驗。
有段特殊的路不在智駕覆蓋范圍內,讓氣氛有些尷尬:在路過小米工廠門口時,我們本期待著SU7來個衣錦還鄉,然而NOA啟動的提示音始終沒能響起。
有意思的是,亦莊天街南側的這段路,第一天晚上還無法開啟領航,第二天白天我們再次路過時就可以了,幫助小米把開啟里程提升了7.7個百分點。如此快速的反應,我們猜測要么是小米在夜間環境的發揮不好,要么就是它具備路線學習的能力,在第一遍經過之后快速分析,連夜消化了知識點。
接管頻率也是關乎智駕體驗的重要因素,接管越少,智駕體驗就越流暢。這一項上,問界一馬當先,三輪測試,平均接管為3.7次。理想要明顯更多一些,平均接管達到6.7次,而小米的平均值達到10次,相對來說是最頻繁的。細分接管類型會發現,三輛車都是因為領航功能斷點導致的接管最多,并且都遇到了危險操作導致的駕駛員主動接管,小米和理想額外還有效率接管和違規接管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場景一個一個分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