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新能源 正文

開放股比(二)以史為鏡探索汽車產業發展

收藏 閱讀全文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新聞]  對于時常關注汽車行業的人來說,股比即將陸續放開的消息已不再是新聞,但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還不能夠完全想象到。為此,我們從政策本身、歷史經驗、各界反映等角度,力圖理清股比開放之后,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可能性變化,以及如何應對。此前我們已經推出第一篇“開放股比(一) 改變中國汽車行業格局”,此篇為第二篇,將從過往零部件、其他國家經驗出發,探討股比放開后市場可能性變化?政策該如何指導?企業該如何定位發展?未來還會有相關系列報道推出,歡迎關注討論。

汽車之家

60秒速讀:

  1、股比開放以來,中國零部件企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存在附加值普遍偏低、整車主要總成和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缺乏等現象,有觀點認為這和股比過早開放不無關系。
  2、日韓兩國通過加強自主研發、扶植國內品牌、限制外企進入等方式使得國內車企迅速壯大,值得一提的是,在過程中雙方都十分注重與零部件等企業協調發展。
  3、由于不追求汽車產業鏈的完整,而是看重政府財政收入和當地就業率,巴西汽車行業幾乎可以說已被境外公司全面壟斷,成為沒有自主產權的世界汽車加工廠。
  4、“重整車、輕零部件”,以及兩者之間不能平等互動、共同研發是中國汽車產業沒能發展起來的主要因素,中國政府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正逐步在新能源車領域調整。

零部件股比放開喜憂參半,形勢嚴峻

  2004年,中國加入WTO之際,發改委發布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指出,在整車項目保持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硬性要求的同時,取消外商投資零部件企業股比限制。

  此后的一年左右時間里,德爾福、馬勒、博世等超過10家國外零部件企業陸續在中國成立新生產基地,且90%以上都是獨資企業。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幾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都進入了中國市場。憑借著成熟的技術、批量化生產后的成本優勢等,它們迅速占領了市場。

汽車之家

  十余年的時間里,不可否認,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今年5月底,中汽研發布數據顯示,我國零部件企業已經超過10萬家,且2012年自主部件配套國際豪華品牌的企業幾乎為零,2017年達到0.12%;對主流合資品牌、重點自主品牌車企的配套比例也都實現了上升,2017年分別達到0.86%和2.47%。

  但是在整車一級配套體系中,中國零部件群體僅占20%的市場份額,大多數中國零部件企業產品附加值普遍偏低,處于低端市場;外商獨資占50%,中外合資占30%,它們占據中高端配套市場。

汽車之家

  對于本土零部件企業整體來說,其自主研發能力較國際一線零部件企業依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對于整車主要總成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尤為缺乏。雖然截止到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研發投入占營業總收入比較2011年已經提升了很多,達到了4.32%(2011年1.4%),但是相對于國際平均6.6%的占比還存在著一定的提升空間。

  此外,從營收角度來看,與國際主流的汽車零部件廠商相比,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規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根據《美國汽車新聞》發布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2016年博世以465億美元配套營收保持第一的位置,緊隨其后的是德國的采埃孚、加拿大的麥格納國際、日本的電裝、德國的大陸等。榜單是每年根據供應商上一年度在汽車行業配套市場業務中的營業收入進行排名,需要廠商提供公司名稱、所在地、聯系方式以及相關數據,部分知名廠商擁有較大的配套業務規模,但卻不見入圍榜單,可能是未提供相關信息。

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前十名)
排名企業國家2016年營收(億美元)同比變化
1博世德國465.003.74%
2采埃孚德國384.6530.31%
3麥格納國際加拿大364.4513.42%
4電裝日本361.840.43%
5大陸德國326.803.81%
6愛信精機日本313.8921.17%
7現代摩比斯韓國272.073.60%
8佛吉亞法國2-7.00-9.87%
9李爾美國185.581.91%
10法雷奧法國173.849.73%
制表:汽車之家 新能源團隊 

  按照各大零部件供應商總部所在地,上榜企業以日系最多,總共28家(2013年、2014年均為29家,2015年、2016年都是30家);其次是美國,22家(2013年25家,2014年23家,2015年、2016年25家);德國有16家(2013年21家,2014年19家,2015年、2016年18家)。日系、德系、美系的整車力量強悍,也能在零部件供應商的實力上得到印證。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榜單中共有5家中國企業進入,分別是延鋒、英納法、中信戴卡、德昌電機和敏實集團,排名分別為第14、66、71、81、93位,創下中國企業數量歷史新高,但與日、德、美相比還有不小距離。

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品牌)
排名企業2016年營收(億美元)同比變化
14延峰汽車內飾系統129.9115.56%
66英納法31.3759.73%
71中信戴卡26.037.16%
81德昌電機20.0017.23%
93敏實集團14.1310.74%
制表:汽車之家 新能源團隊 

  有專家認為,多年來中國零部件企業特別是在技術領域沒有取得突破性發展,與過早的開放股比有一定的關系。2004年左右,中國汽車行業正式起步不久,零部件更是還未能形成競爭力,而國際車企已經發展百余年,此時股比放開,使得關鍵總成和零部件都成為跨國公司獨資和絕對控股的對象,跨國公司在整個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受股比限制不能進一步控股的整車企業產生的利潤,也被大量轉移到上游跨國公司控制的零部件生產企業,這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中國整車企業發展。

  而如果一開始選擇限制股比,合資的形式對于還很羸弱的中國零部件企業來說是一把保護傘,能夠維持中國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合資關系,這將給中國企業創造一定學習機會。合資股比過早放開已給中國部件產業帶來沖擊,一些企業反映,相對于股比開放,進口關稅進一步下調對于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沖擊將會更大。

汽車之家

詳情點擊這里查看


文章標簽: 電動車車聞 行業評論
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文章導航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