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設計 設計殿堂 正文

設計師傳記(3)顛覆起亞的彼得·希瑞爾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大器晚成卻持之以恒

  在看完起亞這段歷史后,我們來了解下他令人難忘的近30年大眾集團的成績。彼得·希瑞爾(Peter Schreyer)1953年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巴特賴興哈爾。1975年,時年22歲的彼得·希瑞爾在慕尼黑Industrie Design Fachhochschule學習工業設計。

  26歲的時候,彼得·希瑞爾獲得了奧迪獎學金,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一年并獲得碩士學位,隨后他回到德國并進入大眾汽車造型設計部門。如果,僅看這份履歷,再看看日后的成就,彼得·希瑞爾像個普通的汽車設計師一樣,大器晚成這個詞語再適合不過。

  從1978年第一次進入奧迪公司的時候,他也許不會想到將來有一天自己的名字會如此的有名。在他為大眾集團工作的28年中,參與了眾多的汽車項目的設計。這其中,尤以1994年,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個其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 經典的奧迪TT改變了三個年輕人

  彼得·希瑞爾與J·梅斯(現福特設計主管)、弗里曼·托馬斯(福特前瞻設計主管)組成的團隊設計出一款全新的車型,也許當時他們并不清楚這個作品會有怎樣的影響,也不會知道這款車在日后會擁有如此眾多的擁躉,它的設計理念影響大眾其后的新甲殼蟲,新A6,A8等。甚至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械公敵》(I,Robot)中出現的奧迪概念車RSQ也能找到它的影子。這款新車就是開創了奧迪跑車系列的開山鼻祖——奧迪TT的原形車。

  1995年,奧迪TT正式亮相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這也是人們第一次見到這款全新車型。奧迪TT突破傳統的風格,大量圓滑線條的運用,這些即使在今天看也頗具前衛的設計,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對于一向偏于保守的的德國汽車來說,這樣的變化,還是比較罕見的。令人興奮的是奧迪的這次嘗試是如此的正確,TT的設計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贊譽。同年的東京國際車展上奧迪TTS亮相,這是一款軟頂敞篷雙門跑車。

  雖然在1995年的兩大國際車展上,TT均是以概念車的名頭亮相的,但它身上卻沒有其它概念車遙不可及的技術障礙,外界的良好反應也加速了TT量產的進程。

  1998年,奧迪終于推出了TT的量產版本——奧迪TT Coupe。量產版幾乎與95年亮相的概念車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最明顯的變化僅僅在于用更窄的C柱和寬大的后角窗來取代了最初概念車那個略顯臃腫的后部。

『這是225匹的發動機,普通的180匹使用KKK的K03渦輪增壓器,而225匹除了換成了K04外,肚內的部件也全部換成高性能的產品』

  這臺TT 搭載了大眾集團的1.8T 20V引擎,分為低增壓與高增壓兩個版本,馬力輸出分別是180與225匹,高增壓車型可選配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現款TTS標配Quattro)。 在剛剛面世不到一年,即榮獲了德國1999年度最佳跑車的稱號,從而也結束了保時捷車型在此位置長達23年的壟斷地位。

  隨后奧迪公司再接再厲,在1999年第三季度推出了TT Roadster版本,這款車正是基于TTS概念車上開發的敞篷款。TT Roadster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TT車系。在此之后,彼得·希瑞爾成為奧迪公司首席設計師,還主導了奧迪A8(第二代)、奧迪A6/A6 Avant/A6 Allroad、Audi A4/A4 Avant、Audi A3/A3 Sportsback等多款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極為熟悉的車型。

■ 奧迪時期的先鋒主義者 

  “在汽車設計師的眼中,奧迪的地位是特別的。因為唯有奧迪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品質”,彼得·希瑞爾這么回憶著,在A6的開發期間,公司高層幾乎每天都會到設計部門來。奧迪A6作為奧迪品牌的主銷車型,推出之后在國內一直深受商務人士與政府用車的廣泛歡迎,F在你應該知道,當初的奧迪和現在的起亞一樣,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四十年締造輝煌 奧迪A6車型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四十年締造輝煌 奧迪A6車型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四十年締造輝煌 奧迪A6車型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第二代A6旅行版』

  1997年,代號為C5的第二代奧迪A6問世。外觀方面大量的曲線代替了平直的線條,整體圓潤且優雅,空氣動力學效果更佳,風阻系數僅為0.28,這樣的設計在中型豪華轎車中并不常見。車型方面,這代奧迪A6再次縮減,只推出了兩款車型--轎車版和旅行車版,由于歐洲市場對旅行車的需求越來越大,奧迪強化了旅行版本,在設計上顯得更加協調。

四十年締造輝煌 奧迪A6車型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奧迪Allroad』

四十年締造輝煌 奧迪A6車型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奧迪S6』

  1999年,奧迪為A6增加了一款名為allroad的車型,這款車采用了奧迪著名的Quattro四驅系統,同時使用可升降的懸掛系統,以提高通過性。這款車在具備轎車舒適性的同時,還擁有著非常不錯的越野能力。奧迪allroad曾少量進口到國內銷售,如果我沒記錯,王菲也有臺allroad座駕。1999年一汽-大眾宣布奧迪A6引入國內進行國產,這在當時也是國產中型轎車中最豪華車型。為了滿足中國國情,國產版本的A6總長比進口版加長了90毫米,總高也增加了22毫米,開創了以后“加長”風潮。

八代車型不斷創新 奧迪A4發展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第二代奧迪A4代號為B6,看上去像是A6的縮小版』

  在彼得·希瑞爾接手奧迪品牌設計負責人時,他希望可以塑造奧迪系列新的形象,年輕且更運動。以奧迪A4為例,通過縮小前懸和減小擋風玻璃面積,以及側面筆直的棱線來加強運動感。說句實話,平直的設計風格很難強調運動感,但彼得·希瑞爾使棱線更深而前擋傾斜角度更低矮,不僅使內部空間得到了保證,而且保證了最終完美的造型比例。

八代車型不斷創新 奧迪A4發展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第二代奧迪A4敞篷版』

八代車型不斷創新 奧迪A4發展歷史簡介 汽車之家

『第二代奧迪A4旅行版』

  如果將視線移至尾部,當時奧迪A8、A6、A4之間過于相似,難免有俄羅斯套娃的嫌疑(換代車型愈演愈烈)。但是它們因為大量的曲線而變得圓潤,與車頭形成了一種協調的對比,這種協調摻雜著雕塑感,令整個車子透出了勃勃生氣。

  有一些細節還需細細品味,以奧迪概念超跑Quattro Spider為例,車身下裙板處的曲線是由前門下逐漸向后上方延伸的,最終止于后輪弧。但是人的視覺會把它自然的與車尾的保險杠折線連起來, 從而避免了車身上過多的線條對整體感的破壞。

  上一代奧迪系列的設計得到了國際汽車界的高度好評,重新闡述了簡潔就是美的設計理念。尤其是中國市場,在經歷沉寂后奧迪終于與雙B的設計競爭中領先了?梢韵胂,彼得·希瑞爾肯定在英格爾施塔特露出微笑。因為,他們的設計草圖中又多出更多新面孔的奧迪轎車,甚至奧迪的SUV都已經呼之欲出了。

文章標簽: 設計師傳記
共11頁<>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