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對于將轉子發動機揚名立萬的馬自達來說,這項獨門秘籍就像頭頂上閃耀的光環,彰顯著自身在技術實力上的卓爾不群。但光鮮表面的背后,卻也暗藏著種種危機:研發資金上的缺口,技術上的發展瓶頸,特別是與傳統內燃機相比,轉子已無絕對的優勢。所以在高度商業化的當今社會,即使它是宇宙萬物中的唯一,也終究難逃被舍棄的命運。
差不多就在10天前,馬自達公司社長山內孝宣布將終結RX-8的使命,這也意味著轉子發動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只會作為馬自達的一種精神象征來得以延續。然而,回顧轉子的生命歷程,你會發現它從誕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命運多舛的坎坷經歷。
● 轉子的“親生父親”——菲力斯·汪克爾
說到轉子發動機的“親生父親”,則要屬德國工程師菲力斯·汪克爾,他出生于1902年,而早在其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著手對轉子發動機的開發和研制。
1951年,汪克爾所成立的公司與德國的NSU公司簽訂了關于合作開發轉子發動機的合約,但是當時NSU的研究開發部門的首席工程師反對研發這種無活塞的回旋式發動機,最后是在保證汪克爾將與公司分享專利權以及不增加研究經費的情況下,才說服公司繼續進行此計劃,這也避免了轉子發動機被扼殺在搖籃里。
1957年,汪克爾試制出第一個原型機DKM 54,這種依靠斷面造型類似三角形的偏心轉子旋轉的特殊結構可以減小發動機運轉中的能量損耗,而且由于沒有活塞的往復運動以及配氣機構等,其測試時的轉速竟可以達到17000rpm,雖然聽上去是那么的美好,但相對復雜的機械結構以及耐用度等等一系列尚未解決的問題,導致其無法進行量產。
『轉子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 馬自達與轉子的姻緣
然而,為什么現今一提起轉子發動機,人們想到的只有馬自達呢?那是因為在1961年,日本“東洋工業”(馬自達的前身)獲得了轉子發動機的授權制造許可,但這個過程也并不一帆風順。在當時,馬自達可謂名不見經傳,之前也只有小型卡車的生產經驗,這個看上去有點“犯傻”的堅持,最后卻使其成為令“轉子發動機技術”發熱、發亮的主角。
當時,馬自達面對的對手包括通用、福特、奔馳以及日本國內的豐田和日產,馬自達社長松田恒次心里明白:這些對手僅僅都是看中新技術有利可圖,而馬自達卻是為了延續自身的發展,抓緊免遭兼并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向作風強硬的松田社長,隨即大膽地邀請德國駐日大使哈斯先生到馬自達參觀,并且表明對轉子技術的決心。
但是真當馬自達接過轉子發動機后,他們發現現實情況要比想象中的糟糕得多。這臺試驗品基本上就是一個殘缺品,發動機在空轉時,會發生激烈振動,并且不斷涌出白煙,燃油消耗也大得驚人。
或許是再次體現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時候了,作為馬自達自己的“轉子之父”,或者說轉子發動機的“再生父母”——山本健一先生在公司里挑選了47名精英,組成一支特別小組,被譽為“保衛東洋工業榮譽的武士團”,后人稱“轉子47壯士”并著手對轉子發動機進行研發。山本先生尤其強調“材料科學”,重用在冶金領域的頂尖高手,此舉也大力推動了轉子發動機走向量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