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電池汽車熱潮的到來
90年代初,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在實用化方面取得長足進步。采用鉑金屬作為催化劑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發電效率高、輸出比功率高(高達0.5-1.5瓦/平方厘米,該數值越大表示產生一定的功率所采用的質子交換膜面積越小,燃料電池體積越。勖L、噪音低、可室溫啟動等諸多優點,為該技術應用到汽車上鋪平了道路。
此后,豐田、本田、通用等汽車廠商用于展示其技術實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美國時代周刊在1995年將燃料電池汽車列為21世紀十大高新技術之首。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開始投巨資發展燃料電池技術。這種完全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技術對于各大汽車生產廠商而言,是一片極具潛力的產業藍海。
對于燃料電池的自主研發,豐田比戴姆勒-奔馳開始得更早。豐田在1992年就開始對燃料電池進行研究,這個研究項目幾乎是與豐田普銳斯混動汽車項目同時展開的。
經過六年多的量產化過程,豐田Mirai于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本土正式上市,F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提振日本經濟,大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及燃料電池產業,并加大了對上述產業的補貼力度。
在十幾年前,一臺燃料電池汽車的造價接近1.2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20萬元),而現在的豐田Mirai只要723.6萬日元(日本本土售價),除去225.3萬日元的政府補貼及稅費減免,用戶僅需支付498.3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5.8萬元)即可把一臺完全零排放的豐田Mirai開回家。
豐田開放燃料電池專利后,受惠的不只是免費使用專利的企業,豐田也從中獲益。通過開放專利,豐田就能把有意投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企業納入到自己的陣營,壯大自己的勢力,共同把市場做大。其次,當其他企業都采用豐田的專利來制造自己的燃料電池汽車,當有一天豐田的技術升級了,但技術不開放,那原本使用了免費專利的那些企業只能向豐田購買專利才能升級自己的產品。再次,通過開放專利,讓更多企業都沿著豐田燃料電池技術的路子去開發燃料電池汽車產品,這就讓采用其他技術路線的企業遭到孤立并最終失去競爭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款車型外,其他廠商的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大多處于試驗階段,暫時未有量產上市的消息。
● 燃料電池汽車優勢暫未能完全體現
燃料電池汽車零排放無污染,可以說是環保汽車的終極形態。但是現階段其燃料(氫氣)的大規模環保制備技術并未十分成熟。傳統的制氫工藝是通過電解水來獲得氫氣的。而如果用于電解水的電能來自于燒煤發電,便存在碳排放,燃料電池汽車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除此以外,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障礙。沒有人會買一臺沒地方添加燃料的汽車。所以基礎設施建設及氫氣制備技術這兩方面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和現在市場上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相比起來,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環境并未成熟,其優勢還未能完全體現,F階段,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還將是市場的主流。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可參見下圖:
在中國,由于充電樁和加氫站這兩項設施并不完善,極大地限制了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作為極力主張打造氫能源社會的日本,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制氫的技術并加大加氫站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已成為拉動日本經濟和促進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 強強聯合的格局
面對豐田這款Mirai燃料電池汽車所掀起的燃料電池汽車量產化浪潮,各大廠商豈能坐視不理,紛紛尋求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以保證自身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領域不至于落后太多。
這種強強聯合的格局以及團隊之間的競爭也將加速燃料電池汽車的量產化和普及化進程。其實,研究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廠商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幾家,但凡有點實力的廠商都在燃料電池領域有所涉獵。所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廠商都能把研發成果推廣至量產產品之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