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懸架細節
在底盤解析文章中,我們習慣于單獨展示底盤細節,這是因為在結構“雷同”的今天,一些布置細節往往能更全面的體現出車企設計、制造時的用心程度。
目前,電動助力轉向根據作用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轉向柱施加助力,另一種是對轉向拉桿施加助力。此前,我們已經對助力轉向系統進行過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教你看懂參數配置表:助力轉向部分》閱讀。
此前,我們拆解過全新科魯茲,其亦采用了全鋁副車架,此次在威朗上我們再次見到了類似的設定。威朗在底盤部件材料的選擇上也可謂是“不計成本”,大量輕量化鋁質材料理論上令它具有非常優秀的底盤基礎。
■ 后懸架
后懸架部分,威朗使用了通用品牌在這個級別慣常應用的帶有瓦特連桿的扭轉梁式半獨立懸架,此外,我們在扭轉梁和瓦特連桿之間看到了一個專門用來安放蓄電池的空間,由于蓄電池位置移到了后部,對車輛的前后配重會有一定幫助,理論上更有利于操控性,這也顯示出開發人員對操控性的重視。
當車輛通過較大坑洼路面或駕駛員激烈駕駛時,懸架會發生幅度較大的壓縮與拉伸。此時,傾角變化較大一側的車輪會通過瓦特連桿利用杠桿原理向另外一側車輪施加壓力,這也就是說,瓦特連桿可以為后懸架提供額外的橫向支撐力,令車尾更穩定。
懸架的設定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看似簡單的扭轉梁其實也需要復雜的調校。當扭轉梁與車身連接點低于車輪中心時,車輪向上彈起容易影響乘坐舒適性,不過這卻換來了車輛過彎時,車尾穩定性更好的優勢。當扭轉梁與車身連接點高于車輪中心時,車輪遇到障礙將呈一定角度反彈,有利于營造舒適的乘坐感受,不過其缺點便是容易影響車尾穩定性。
舒適性與運動性本來就是一對類似矛與盾這樣的沖突關系,為了提升乘坐舒適性,工程師選擇將扭轉梁與車身連接點布置的高于車輪中心,這樣車輪受到阻力會斜向上彈起,不過因此帶來了車尾過于活躍的缺點,為了增加車尾穩定性,瓦特連桿出現了,這樣的設計可謂環環相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