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你能想象幾乎在現在生產的每一輛汽車背后,都有來自同一個零配件供應商的支持么?你能想象產品線那么廣泛、能夠做到全球汽車零配件前五的供應商卻沒有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金字招牌”么?更可恨的是,它不在汽車零配件領域專心開發,卻有時間發明出讓你“買買買”的剁手神器么?沒錯,這些事情都是同一個品牌做出來的,它就是來自日本的株式會社デンソー,英文名DENSO,而更多的人則稱呼它為:電裝。
選題立意:當一輛車在鎂光燈的聚焦下,絢爛、耀眼、奪目之時,你或許根本不會去想,它的體內究竟由多少個零部件所組成,而各個零部件被巧妙地、有序地編織組合在一起并協同工作,才得以構成這個凝結著人類智慧的復雜產物。正是基于這樣的關系,也使得每一個零部件的品質與性能都切實影響著車輛最終的整體表現,而零部件生產企業則可謂隱匿在光環下的背后的巨人。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帶您去了解車企背后巨大的產業鏈中的零部件企業,它們往往有著比主機廠還深厚的背景以及強大的研發創新和制造能力,而有些企業則將觸角伸向了諸多領域,構成了一個帝國式的企業。
往期回顧:
背后的巨人(1):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
背后的巨人(2):老牌汽車配件商德國博世
背后的巨人(3):法國百年輪胎巨頭米其林
背后的巨人(4):百年傳動系統巨頭采埃孚
在2015年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電裝的排名高居第四位,是日本第一。而在2014年它的排名甚至達到了榜眼的位置,僅次于來自德國的巨頭博世集團?墒窃谶@些巨人中,當提到ABS、ESP的時候,你肯定會想到博世;當提到傳動系統,你肯定會想到采埃孚;當提到汽車輪胎,你肯定會想到米其林?墒钱斕岬诫娧b的時候也許你的反應將會是腦中一片空白,完全沒有印象它有什么拳頭產品。沒錯,電裝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默默無聞的公司,那么它是憑借什么走到了今天這個高位的呢?難道是因為運氣?這一切,都要從1933年說起。
● 源自豐田的電氣部門
如果要談電裝的歷史,有一個名字是無法避免會被提到,那就是豐田汽車。時間追溯到1933年,在豐田汽車公司成立之前,作為豐田紡織株式會社一部分的汽車分部使用的電氣化零配件都采用進口零件,而買回來的電氣零配件都需要經過檢測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到了1937年,當豐田汽車成為日本政府批準的第一家汽車制造公司時,豐田汽車的內部架構也有了雛形,在所有的分部中有一個被稱為“電氣部件”的部門,專門負責采購所需電氣零配件及對它們的檢測工作,它就是今天電裝的前身。
然而時隔不久,日本政府突然不鼓勵汽車制造企業從國外進口汽車零配件,轉而支持在日本國內采購,這樣的決定在當時來看無法讓人理解,但日后二戰的爆發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由于是日本第一家被批準成立的汽車制造公司,豐田汽車肩負著每個月為國家生產150輛汽車的“特殊使命”,所以豐田汽車開始使用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生產的電氣化零件代替之前采用的進口電氣零配件。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日立公司提供的產品無法讓當時還在位的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滿意,為了能提供更好品質的豐田汽車,所以豐田決定放棄從日立公司采購,此時初嘗零配件采購甜頭的豐田仍然在尋找能提供更好產品的供應商。
可是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刺激了日本市場汽車和卡車的需求,此時再去慢慢尋找更好的供應商已經沒有時間了。1941年,豐田喜一郎決定放棄購買,改為豐田汽車自己生產電氣化零配件,而生產制造的工作則劃分到之前的“電氣部件”分部來負責,大量的精英人才和財力物力投入到了其中。
隨后,豐田汽車在位于愛知縣的刈谷市開設了一間工廠生產起動機和線圈,并在1943年又開設了生產散熱器的工廠,這兩座位于刈谷市的工廠在日后則成為了電裝公司成立的基礎。
● 被迫獨立出來的電裝公司
二戰時期軍隊對車輛的需求使得豐田汽車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而電氣部件分部也隨之迅速的成長。然而到了1945年,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隨著日本戰敗投降,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決定對日本的工業進行改造,這一決定的深層含義我們如今不去猜測,但這個決定對豐田的打擊卻是致命的,因為麥克阿瑟將軍的一紙文書就將豐田投入了巨大心血的電氣部件分部剝離了出去,從此豐田只能重新走上采購電器零配件的道路。
被豐田汽車“拋棄”后,擺在原屬于電氣部件分部員工面前的只有兩條道路,要么就下崗回家,要么就另謀出路。由于被剝離了電氣部門的豐田仍然需要采購高質量的零配件,本著對豐田汽車的熱愛,這些被迫離開豐田的員工決定另起爐灶,繼續為豐田提供優質的電氣化配件,所以在1949年12月16日,繼承了原豐田汽車電氣部件分部的電裝公司成立,成立之初擁有1500萬日元的資產和1445名員工。
作為一個獨立公司,電裝在成立后開始生產起動機、點火線圈、分電盤、穩壓器、散熱器、油冷卻器、濾油器、喇叭、發電機、雨刮器和汽車暖風裝置,而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大部分都銷往了曾經的老東家豐田汽車。
但是在成立之初,電裝卻經歷了一次危機。1950年,為了應對經濟衰退,電裝公司發表聲明計劃裁員,但這個聲明直接導致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大罷工,直到當時的豐田總裁豐田喜一郎和公司常務副董事、執行副總裁等辭職,罷工才得以解決。在不久之后,由于對公司的熱愛,1760名員工自愿退休,以避免還處于“嬰兒期”的電裝公司因沉重的資金壓力而倒閉,這樣才使得電裝公司躲過了成立之初的這場動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