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前些時候,長城為展現其哈弗H6車型的車身結構安全性,特意搞了一次翻滾測試。我并不想過多評價這臺車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現,因為前文已經有所描述了(文章鏈接:哈弗H6翻滾測試),而這次,我打算借此拆車的機會,和你聊聊關于翻滾測試的一些問題與關于車身結構安全性方面的一些事。
○ 我們需要重視翻滾測試嗎?
想要借著一臺翻滾測試車深入了解車身結構安全,就要先從翻滾事故聊起。從最直接的角度來說,翻滾事故無非就是“翻車了”(當然這里說的可不是什么“在線翻車”這樣的事故),而車輛在翻滾的過程中,最為直觀的一方面體現便是車體能否在多次翻滾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乘員艙的完整性,不發生過大形變,對乘員造成擠壓。
“高死亡率”的造成,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原因:首先,很多國家并不強制執行真正的翻滾測試項目,即便說像IIHS這樣比較嚴苛的測試機構,它也僅僅通過模擬的方式,去評價一臺車的車頂強度,而非通過真正發生翻滾事故來評價;另外,對于車身結構來說,大多數車企會著重優化車輛前后兩端的吸能區域和車側、車頂強度,而當它們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評價車身整體安全性的時候,似乎沒有什么人會特別關注這一點,而這恰恰是翻滾事故當中所要考察的一方面。
所以說,從某種角度來看,傳統碰撞測試項目+翻滾測試才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評價乘員艙整體安全性和車內乘員保護的方式。目前來說,除了上述所說的IIHS車頂強度測試之外,諸如北美的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翻滾測試等都是更貼合于實際側翻狀態的一種實驗方式。目前,NHTSA算是全世界最注重側翻安全的評測機構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在北美市場,很多消費者會選購重心較高的SUV與皮卡車型,而這些車型,恰恰是在乘用車當中最容易發生側翻的車型。
○ 如何評價一臺翻滾測試之后的車輛安全性?
其實很簡單,我們就直接從一臺車翻車的角度去考慮。首先,之前也提到過的一點,乘員艙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而車身結構正是保證在受到碰撞之后乘員艙不會受到擠壓的關鍵。
車身強度夠了,那么在翻車之后就一定是安全的嗎?其實還不夠。在實際翻滾事故發生的過程中,乘員艙內部的零部件不致傷也是關鍵。在這一點上,一方面內飾的各個零部件要裝配緊實無松動,不發生二次傷害,另一方面要在發生碰撞時,乘員可接觸到車體的位置都應該具備緩沖。
除了上述所說到的側氣囊與氣簾保護之外,在一些氣囊氣簾保護不到的部位,就需要內飾部件盡可能地去做軟化處理,以防止乘員在受不到氣囊氣簾保護的位置發生硬碰硬的接觸。
在受到側向碰撞或側翻事故之后,車門位置難免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形變,而這種形變,將很有可能導致車門無法正常打開的情況,這就阻礙了車內乘員的逃生,并且即便救援隊及時趕到現場,變形且難以打開的車門也將會阻礙整個營救過程,造成救援困難。
這就對車身結構安全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證車身框架結實,吸能充分,還要保證在發生事故之后方便破拆,想做到三者兼具可謂十分困難。目前而言,像沃爾沃等品牌轎車已經針對一些框架位置設計了破拆點,方便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快速破拆。
所以說,當同時做做到車身強度高、車內裝配質量好、乘員保護充分,外加車身結構設計合理這四方面,我們才能判定這臺車在側翻事故當中屬于比較安全的車型。基于以上四方面,下面我們來看看這臺哈弗H6“事故車”的車身結構與車內是否滿足這些條件,并從每一個細節點去為你闡述關于車身結構安全方面的知識。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