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冬季標定測試:
三電冬季標定測試主要是針對ME7整車性能、熱管理、電池低溫充放電性能、電機系統性能、診斷功能等進行標定和驗證試驗,該測試環節中的細分項目非常多,其中部分項目也會在上面所提到的綜合道路整車耐久測試以及稍后介紹的熱管理系統實驗中有所涉及。
在汽車之家此前執行的《冬季實驗室》項目中,也曾經有在低溫環境下,將電動車充滿電放置室外一夜后計算掉電量的測試環節,不過在天際汽車的工程師眼中,電池包在低溫環境下的保溫性能更為重要。電池包保溫測試同樣需要將電池充至滿電(預加熱功能會讓電池溫度升至最佳活性的25°C±10°C溫度區間),然后同樣將車輛在室外低溫環境下放置10余小時,通過電池包和遍布車身的傳感器來監控溫度實時變化。由于負責三電標定的工程師還需要制作電池包保溫Map圖,且需要嚴格設定不同的環境溫度節點,所以在測試這個環節時,經常會在半夜室外溫度達到某個節點時從溫暖的床上爬起來開始進行測試,很是辛苦。
據天際工程師介紹,ME7的電池包在25°C的起始溫度,-12°C——24°C左右的環境溫度下,平均每25分鐘,溫度會降低1°C;天際ME7(參數|詢價)的電池預加熱功能會在電池溫度低至8°C-10°C時開啟(溫度區間后期可能還會調整) 每1.5分鐘可提升1°C。以這樣的表現,基本可以滿足北方地區用戶在冬季的使用需求。
電池包低溫功率標定主要針對的是在低溫狀態下,電池活性降低,如果整車輸出功率還像常溫狀態下對電池電量有較大需求,勢必會對電池包造成損害甚至導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因電量不足趴窩,這項標定工作就是要讓車輛輸出功率更多去匹配低溫狀態下的電池放電功率,而不會過分索取導致損害電池。
低溫狀態下,在高荷電狀態下,頻繁的大電流制動能量回收同樣會損害電池,因此也需要進行針對低溫環境的能量回收標定。
能量管理主要是對各系統用電功率進行分配標定,按照設計,天際ME7的電池將會優先確保給蓄電池和低壓用電供元件電,防止出現類似因蓄電池沒電無法啟動車輛的情況;其次是包括空調系統、電池加熱系統等在內的熱管理系統;之后才是車輛的動力系統。天際ME7的VCU會每隔5小時會對蓄電池進行檢測(車輛未啟動,在off擋同樣會檢測),一旦發現蓄電池電壓低于12V,就會用高壓電通過變壓器為蓄電池充電。
在與負責三電冬季標定的工程師交流過程中,我也拋出了關于天際ME7充電時長的問題。據介紹,天際ME7電池溫度在標準狀態下(25°C±10°C)1C(充電量相當于1倍的電池容量)充電(200A),從0充至80%電量在40-48分鐘之間,而在牙克石這樣的低溫環境下則需要75分鐘,其中有25-30分鐘的時間是留給電池預加熱的時間,慢充則需要15小時。
而在最受關注的續航里程方面,天際工程師也很坦誠:目前搭載77.7kWh電池的天際ME7,其NEDC續航里程為500km,而在牙克石的低溫實測續航約為350km,當然,這一數據還不是天際ME7的最終的成績。在各項測試及標定工作完成后,續航里程仍有繼續優化的可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