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變革的進行時
除了公共交通領域外,自動駕駛也將觸角伸向了物流業。在本屆WAIC大會上,美團帶來自家的無人配送車,它的自動駕駛硬件方案與自動駕駛汽車很像。相比自動駕駛小巴和RoboTaxi,無人配送車可能是自動駕駛最先走進現實的落點。
不僅如此,無人配送車與自動駕駛汽車的底層邏輯一樣,交通規則是算法的一部分。同時借助傳感器探測的周圍環境與路況信息,并以此判斷自身的走與停。判斷有概率發生交通事故時,系統會通過剎停等方式避免,與抱著“碰運氣”思想的人腦不一樣。想想路上偶爾能嚇你一跳的外賣、快遞小哥,無人物流車也能提升道路通行安全。
滿足特定場景需求、為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提升道路安全性之余,無人配送車在快遞、餐飲外賣、生鮮配送以及零售業都有應用前景,沒準以后高鐵上高喊“啤酒飲料礦泉水”的就是這些無人小車了。至于采用無人配送車降低成本的相關企業,能否把提升的利潤分一部分反哺給消費者,就看他們的“良心”了。
◆亞米級定位是如何實現的
看過自動駕駛在公共交通與物流業的應用前景,再來聊聊自動駕駛不可少的一環——高精度定位。
同時千尋位置還與高德展開了合作,高德推出的智能三角警告牌,就能將交通事故定位到具體的車道內,并實時同步給手機端。前方事故在哪、如何規避等你都能提前知道,不過目前智能三角牌的普及度并不樂觀。
雖然有了北斗衛星系統和地面增強基站,但面對隧道等會屏蔽信號的路段時,手機導航軟件、領航輔助系統等大多依靠慣性導航,也就是通過輪速傳感器等硬件推測所在位置,等信號恢復后進行校準。這種策略能夠應急可誤差較大,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信號不佳時的高精度定位問題,是值得我們期待的發展方向。
汽車的智商與可玩性如何體現?
時至今日,相信大家對整車FOTA升級等名詞已不再陌生,駕乘感受、續航里程等都能隨著軟件更新進行優化。為用戶帶來新體驗的同時,部分車企開始思考將車輛的控制權限交給用戶,通過編程實現功能定制化,比如威馬汽車此前推出的“威馬快捷”功能。
就像面餅、調料包能任意搭配的方便面,量多少、風味如何你說了算,可這些素材都是官方批量生產的,對用戶來說門檻不高、能滿足一定的個性化需求可也有局限性。這次零束展出的SOA系統,則是面向有編程基礎的用戶而生。
按照計劃,這套系統將在今年8月推出“體驗版”,用戶可以通過VR小車欣賞自己的作品。只是考慮到安全與法規因素,油門、剎車以及駕駛輔助系統等相關控制權限,短期內沒法向用戶開放。不過在未來,伴隨開放給用戶的權限數量增多,千人千面的汽車也有了更多可玩性。就像GameBoy游戲機+“金手指”+游戲卡,能玩出什么花樣全看自己的想象力了。從悠悠球、四驅車到游戲機的玩具變化過程,會不會在汽車上重演呢?拭目以待吧。
雖然距汽車實現完全“可編程”還有時日,但在提升汽車智商這事上,科技公司的技術成果可謂日新月異。目前智能語音識別、音源定向等技術在量產車上不罕見了,做到部分功能免喚醒的車也有不少?烧Z音系統帶來便利、智能的用車體驗之余,乘員間對話時跟喚醒詞讀音相近的短語,有概率造成誤喚醒現象的體驗痛點依舊存在。這次科大訊飛帶來的智能座艙多模感知系統,讓“干掉誤喚醒”成為了可能。
實現對人唇語和意圖的解讀后,這套系統不僅能有效避免誤喚醒現象發生,還能做到全時免喚醒,有了這項技術喚醒詞可能要退出歷史舞臺了。需要說明的是,這項技術對駕駛員狀態的判斷和唇語的解讀,主要依靠算法,對硬件沒有太高要求。因而我們大膽推測,車內帶駕駛員面部識別攝像頭且采用科大訊飛語音系統的車型,有可能通過OTA升級實現多模感知系統上車。
寫在最后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就像一個蟲洞,滿足了我們預覽明日科技的好奇心。伴隨我國近年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劃出了自動駕駛示范區,RoboTaxi、無人配送車等項目已投入“實戰”。雖然距正式商業化還有一步之遙,但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甚至零售業的改變正在進行,沒準自動駕駛在上述領域的應用會早于私家車。
至于智能化方面,從能讀懂你狀態、意圖的攝像頭,到構思將編程權開放給用戶。在可預見的未來,同一款車也能做到視覺效果、功能體驗等不同維度的千人千面,對智能化的理解也會從感知智能變為認知智能。關于智能汽車的明天,看官們有什么想法呢?(圖/文 汽車之家 馬一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