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自主品牌歷史] 提到河北保定的汽車工業,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近些年發展迅猛的自主品牌長城汽車,實際上,在保定還有另外一家更為老牌的自主品牌汽車生產企業——中興汽車。從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冀中軍區汽車大隊伊始,中興汽車在坎坷中艱難前行,創造過輝煌也陷入過困境,隨著老田野集團破產重組,2009年起中興汽車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保持皮卡行業穩固地位的同時,又吹響了向乘用車領域進軍的號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興汽車的發展史。
一、品牌創立及中國第一輛自主皮卡的誕生(1949-1989)
中興汽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冀中軍區汽車大隊,1948年11月22日,盤踞保定3年之久的國民黨守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棄城逃竄,保定宣告解放。1949年,冀中軍區汽車大隊從河北深縣遷址到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在保定建造的五十鈴汽車組裝廠,并更名為保定汽車修理廠,主要負責維修全省的五十鈴汽車,兼做一些汽車配件。
1958年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工業發展受到空前重視,保定汽車修理廠計劃升級為制造廠,為此組建了“萬能汽車制造廠籌備處”。企業開始陸續招收學員,從最初的120人左右增加到500多人,并啟動了汽車產品的研發。第一款車型為三輪載重汽車,該車的設計參照了一款日本車型,但發動機、變速箱等部件都是自主研發的。由于沒有成套的生產設備,工人們就靠手工敲打,造出了首款自主開發的三輪汽車。
同年,籌備處又開發出四輪載重汽車,為了滿足農業生產的使用需求,車輛除了能實現運輸功能,還帶有動力輸出功能,可用于灌溉、碾磨等。然而,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導致了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在三年困難時期,籌備處被迫恢復成修理廠,工廠工人則被下放,最終剩下200人左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哄然而起,社會動蕩不安。保定汽車修理廠在河北省及保定地區革委會的組織下,開始仿制北京BJ130輕型載貨汽車。當時保定市成立了一個協作辦公室,統籌大約50、60家汽車零部件廠家負責新車零部件的生產,然后統一送到保定汽車修理廠進行組裝。1970年,第一批42輛河北130小貨車組裝完成,并在保定市進行了巡游。1974年,企業更名為保定地區汽車制造廠。
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等不足,保定地區汽車制造廠在整個70年代都未能形成規模,但卻進行過電動汽車的探索。當時,保定籍著名學者牛滿江從美國引進了一款輕型電動客車,交由保定地區汽車制造廠試制,其電機由北京曙光電機廠配套,蓄電池由風帆蓄電池生產。然而,在試制了兩年后,由于成本過高等原因,保定地區汽車制造廠決定將電動車項目作為技術儲備暫時擱置,專心制造傳統汽車。
進入80年代,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我國汽車工業進入了全面快速的發展階段。1983年,保定地區汽車制造廠被劃歸到京津冀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保定汽車制造廠。按照公司規劃,工廠調整產品結構開始研發BQ130系列專用車。同年5月,保定汽車制造廠攜5款樣車參加了全國汽車展評會,其中BQ133FY防疫車、BQ130XH廂式貨車分別獲得新產品工藝優秀獎、設計優秀獎。
1985年,保定汽車制造廠被歸入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次年與北京汽車制造廠合作開發出兩款新車BQ6470輕型客車(越野車)和BQ1030客貨車(皮卡),其中前者曾在全國乘用車展覽會上獲得工藝優秀獎,而后者作為中國第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皮卡,經國家質量監督檢查部門抽查,被定為一等品。兩款新車型的問世為保定汽車制造廠打開了銷路,1000輛的年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經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批準,保定汽車制造廠陸續投資3600萬元對總裝、沖壓、焊裝、檢測等工藝進行了改造,購進主要設備136臺,“七五”后期將年生產能力提高到1.1萬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