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階段:1906年-1932年
在1908年的凱迪拉克LOGO設計中,原本位于盾牌之下的凱迪拉克先生的貴族名字La Mothe Cadillac,變成了一句簡潔的口號——世界標準(Standard of the World)。因為當時凱迪拉克工廠為了追求產品的高品質,開始推行零件標準化與高精度,要求零部件能達到通用性,相同部件的誤差不能大于0.05mm。
1908年1月,凱迪拉克在英國進行了一場有關零部件通用性的測試,技師先將最新生產的三輛Model K車型全部拆散,并把三輛車的零部件混在一起。然后再將三輛車重新組裝起來,過程中除少量極高精度的部件換用新件外,其余都用拆車件。雖然組裝期間下過暴雨,導致部分零件生銹,但重新組裝起來的三輛車在之后大于800公里的試駕測試中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證明了車輛的可靠性。
凱迪拉克因此獲得了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頒發的杜瓦獎(Dewar Trophy)。杜瓦獎是英國下議院議員杜瓦爵士在20世紀初設立的,每年評選一次,用于獎勵那些在英國完成了最傳奇的性能表現、最舉足輕重的試驗測試或最促進汽車行業進步的發明創造的汽車及品牌。凱迪拉克在1912年因研發出電子起動機、Delco點火系統兩項技術而再次獲得杜瓦獎,并因此被永久性的授予“世界標準”榮譽稱號。
時間來到1927年,凱迪拉克率先在車身上使用了彩色車漆,為車主提供超過500種顏色的個性組合,要知道在此之前汽車是沒有車漆的。凱迪拉克LaSalle是世界上第一款有顏色的汽車,一時間成為時尚、奢華的代名詞。為了紀念這一創新之舉,凱迪拉克設計了新車標,最大的變化是將原本分開的王冠與盾牌連成了一個整體。
凱迪拉克LaSalle由被后人稱作“汽車設計之父”的哈利·厄爾設計,采用了油泥模型輔助設計法,這種在如今已經普及的方法在當時卻是一種創新。車名LaSalle源自法國探險家LaSalle的貴族姓氏,此人在1682年為法國在密西西比河流域開拓了新的殖民地。LaSalle定位為凱迪拉克的入門級車型,采用后輪驅動,動力系統搭載5.0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76馬力,匹配3擋手動變速箱。
● 第二階段:1932年-1941年
在1930年紐約車展上,凱迪拉克發布了汽車行業中首款量產的V16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采用了45度夾角,中置單凸輪軸,排量為7.5L,最大功率為175馬力。當時的美國正處于大蕭條時期,因此V16注定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但凱迪拉克堅持造V16車型,主要因為氣缸數量在那個時代是衡量汽車技術的重要指標,凱迪拉克希望憑借這款發動機確保自己的頂級豪華車地位。
凱迪拉克的V16、V12(縮減版的V16)發動機都由Owen Nacker設計,伴隨著新發動機的推出,凱迪拉克在1932年更換了車標,新車標在原有王冠、盾牌設計元素基礎上增加了一對天使翅膀,彰顯出凱迪拉克高貴、獨特的氣質。不過,受大蕭條的影響,凱迪拉克在1937年停止了V12的生產,1941年V16也消失了,同時天使翅膀車標也不再使用。
● 第三階段:1941年-1946年
二戰爆發后,美國于1940年7月組建了裝甲部隊,凱迪拉克則從1941年12月開始為軍隊生產軍用裝備,同時兼顧少量民用車的生產。這一時期的凱迪拉克車標不再擁有天使翅膀,取而代之的是在王冠與盾牌后面兩把利刃般的筆直羽翼,像是隨時準備投身戰場。1942年2月起,凱迪拉克完全停止了民用車的生產,轉而生產輕型坦克、榴彈車、防空車等。
戰爭中的凱迪拉克車標只保留了核心的王冠與盾牌元素,在制造坦克時,凱迪拉克使用兩臺V8發動機與兩臺Hydra-Matic自動變速箱各驅動一條履帶,這種傳動結構的特點是機動性好、啟動容易、低速平穩,因此在二戰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同時,凱迪拉克還為美軍戰斗機搭載的Allison V-1710航空發動機(Allison公司于1929年加入通用)提供曲軸、凸輪軸、推桿、活塞銷、減速齒輪組件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