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聯——儀表盤:A4L依然是優秀的
我幾年前第一次開奧迪TT的時候,對于經典延續毫無意外,卻唯獨被它的儀表拍大腿,畢竟它是量產車中第一個將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儀表盤里的車型,中控臺只有三個圓形的出風口!當你按下方向盤左邊的VIEW鍵時,那個華麗的地圖切換能讓你更深理解我的感觸,而今天滿街跑的A4L的儀表跟TT這個是同款,換句話說即使沒有中控屏也是OK的,從奧迪官網上也可以驗證這一點,對于中控屏只字不提。但是,在當今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斷進化后,特別是在A6L的3塊大屏的襯托下,A4L的8.3英寸中控屏可謂寒酸,除了優秀的儀表UI,其它方面也真的難以吊人胃口了。
上下兩張圖對比起來很有意思,不同的設計思路可以呈現完全不同的創新,幾年前還沒有大面積普及全液晶儀表盤的時候,A4L就嘗試了用儀表顯示一切的思路,它可以沒有中控屏,而Model 3則告訴你它可以沒有儀表,總之這兩款儀表的創新精神都很贊。
A4L、3系、C級的全尺寸液晶儀表盤是全系標配的,XEL是頂配有其余配置選裝;對于Model 3,已經完全沒有了傳統儀表盤的概念,對于汽車的儀表設計是革命性的改變,它把之前儀表顯示的信息重新梳理整合打散到各自的界面里了,是一個完全L3自動駕駛級別風格的設計;而CT5是全系物理指針儀表,除了頂配車型有塊8英寸液晶儀表填充機械表盤中間的空間外,其余型號都只有一個4.2英寸的小液晶儀表且不可選裝。
語音交互——3系支持語音打斷
語音控制在國內是火的,房屋和車這兩個空間環境都是快速的覆蓋,各種智能音箱和車機除了幫助操作本身(智能家居和安全駕駛),還有情感陪伴的作用,所以國內消費者也在被強熏陶中進化,而反觀國際大品牌的產品,就顯得比較保守的,一方面是交互理念的差異,二來也是一些國際化設計在海外投產后本土化的深度有限導致的。
在語音控制方面各家都有,從功能上來說,3系支持語音打斷,是6款車中模擬人類溝通習慣最好的,其次是XEL的語音控制范圍和控制深度來說,比較豐富;而看似最IT化的Model 3,其實并沒有在語音交互方面大做文章,目前在國內的Model 3的語音只支持設置導航,其它功能都需要用手在屏幕上操作。
按鍵布局思路不同,細節體驗有差別
其實車內功能用的頻次最多的,就那么幾樣,空調、導航、音樂,對于這些功能來說,3系、C級、A4L和CT5四款車都是絕對傳統的設計,一大排物理按鍵放在那,想做什么幾乎不用低頭就可以1秒搞定的那種,這種方便的感覺,相信是不會有人說不喜歡的,這幾個傳統操作就不用圖片贅述了。
XEL在改款前,也是一大排物理按鍵,但這次中期改款的XEL在捷豹路虎的新一代車機系統的加持下,空調調整多了新玩法兩個大旋鈕除了旋轉,還可以做向下按壓和向外提起的操作,分別控制座椅加熱和風量調整,如果副駕駛不知道這種小秘密,你還可以優雅的講解一下,可玩性不錯。
而Model 3在空調調節方面是一個打破了所有常規的設計,你除了要習慣在屏幕上操作需要打開二級菜單才可以調節的風量,還需要習慣那個奇特的風向調節,如果你感覺風有些吹臉,首先需要點開二級菜單,再滑動風向“按鈕”進行無極調節,不得不說把最簡單的事情搞復雜了,如果在之后可以按場景設定幾種風向模式或者是自動擺風的模式,則會讓它炫酷的出風模式變得更為實用;另外后排乘客的風量和溫度也要由前排的人幫助調節,因為后面并沒有空調按鍵。
但在6款車的操作細節上,XEL有一個影響操作的點,就是儀表盤里的信息需要用方向盤上的滾輪進行選擇和確定,但這個滾輪觸點很模糊,而且跟屏幕上顯示的信息對應不準確,影響操作精準度,也就意味著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你想要的操作,雖然開車不需要高頻次操作儀表,但這種不拘小節的設計對于豪華車來說,確實不應該出現。
從人機交互大塊來看,A4L由于接近產品末期即將換代,所以除了儀表盤有優勢其它方面都跟不太上平均水平了,改款后會好起來;3系整體表現突出,特別是在語音交互可以支持更人性化的可打斷對話;C級和XEL都屬于在中期改款后車機體驗有效提升的,且這兩款車的UI設計對于內飾氛圍有積極地影響;CT5整體來說是符合當下用戶喜好的,也挺好用,只是儀表盤過于傳統,在它們的對手面前有所失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