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駕駛感受
動力響應速度都很快,在踩下油門踏板的瞬間,便能有動力跟進,不再有變速箱響應和換擋時間,也沒有渦輪遲滯的作祟,開起來更加隨心所欲了。不過,威蘭達的響應速度還是要更快一些,幾乎是沒有任何遲滯的。CR-V則有兩種不同表現,勻速工況下,中低動力請求時動力響應很快,但若是突然全油門或大腳油門的話,響應反而不是太快。結合前面講的幾種工作模式,我猜測此時發動機處于未工作狀態,突然收到高動力請求,電池電量不夠電動機輸出,所以要經歷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同時為電池充電、共同驅動電動機的過程,從而導致出力變慢,這種情況在SPORT模式下會有明顯改善。
另外,兩臺車都提供多種駕駛模式,如EV模式、NORMAL模式和SPORT模式。在SPORT模式下,兩臺車的動力響應速度都非常好,對于威蘭達來說,差異并不是很大,因為NORMAL模式下它的響應已經夠快了。不過,對于CR-V就不同了,SPORT模式和NORMAL模式下簡直“判若兩人”,油門變的很賊,腳步動作和出力幾乎沒有延遲,與純電動車的動力感受非常相似。
由于混動系統的工作形式不同(豐田THS-II的發動機是直接參與驅動的,而本田i-MMD在中低時速時發動機不參與直接驅動),兩者的NVH表現也不同。在威蘭達上可以比較清晰地感知到發動機的介入和運轉,一方面來自聲音,更多則是由發動機傳遞到踏板的振動。相比之下,本田CR-V的振動就要小很多,市區工況下幾乎很難感知到發動機的運轉。除去動力系統,兩臺車行駛中的噪音感受差不多,威蘭達A柱附近會有明顯的風噪,而CR-V的胎噪比較大。整體而言,它倆的NVH表現是可以接受的,放在同級別中屬于中游水準。
兩臺車在市區及高速工況的動力表現都是令人滿意的,但威蘭達的響應速度更快,體感上有更明顯的加速感。如果與大眾EA888三代的高功率版本相比,這兩臺日系產品確實在加速力上稍弱一些。不過,無論是豐田的THS-II還是本田的i-MMD,單純從整體平衡性或是對日常駕駛的友善度來說(這里指的是響應性、NVH、動力平順性和燃油經濟性等),都已經明顯領先于同級別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了。
可能有讀者好奇,我為什么沒提平順性?因為兩臺車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變速箱,變速機構都是E-CVT,已經拋棄了傳統的齒輪結構,基本做到了絕對平順,這一塊已經不需要再闡述了。
威蘭達有一處細節比較糟糕,難以想象一臺指導價超過24萬元的產品,居然用的是塑料方向盤。手感極差,材質表面幾乎沒有摩擦力,操作非常不方便,我甚至想買一副賽車手套戴上。另外,威蘭達的剎車表現也不好,初段腳感實在太軟了,在頻繁的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駕駛員需要花更多的專注力才能實現跟車,車身的平穩度也不如CR-V。
威蘭達和CR-V的駕駛感受和它們的內飾風格保持了高度一致。威蘭達給人一種很沉穩的感受,轉向設定特別的豐田家用車,談不上半點靈活與機敏。TNGA架構下的豐田車確實在底盤表現上有了明顯進步,在鋪裝路面上非常均衡,軟硬適中,無松散無顫動,有了一些高級感。反觀CR-V,它開起來更有活力,轉向系統靈活,車頭動作更快,剎車腳感也更堅實,相比威蘭達,年輕不少。不過,CR-V的底盤是舒適取向,濾振性不錯,但比威蘭達要軟,支撐性一般。
毫無疑問,我更喜歡CR-V,它開起來更輕快更年輕,盡管在動力響應上稍弱于威蘭達,但質感上更勝一籌。反觀威蘭達,它的表現比較平衡,同樣達到了優秀水準。對于家用消費來說,這兩套混動系統的公路表現已經明顯領先于同級別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了,真正做到了“隨踩隨有”和“絲般柔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