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繞樁測試
首先兩車轉向回饋比較少,指向性倒是沒問題,所以不太影響繞樁信心。A3兩廂轉向反應更快,活躍的車尾隨著重心左右變化疊加的慣性開始逐漸外甩,幫著車頭往彎里扎。并且后輪滑動起來的過程預知性強且漸進可控,想甩大一點就收收油門,玩大了就踩油門反打,樂趣十足。相反A3三廂的車尾調校的更加保守,繞樁時車尾總是安安穩穩地吸在地上,硬來的話,突破極限的過程也更突然、更夸張。所以A3兩廂在調校上明顯更注重駕駛樂趣。
● 麋鹿測試
假如說在運動性方面兩廂、三廂車型會有著明顯的差異,相信大部分人一定認同,但在麋鹿測試這樣的安全測試中,它們依然會有明顯差異嗎?或許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公布答案。
奧迪A3兩廂在麋鹿測試中表現的依舊非常活躍,甚至活躍的有些過分。從A區進入B區時它表現的非常穩定,轉向響應靈敏,路面信息回饋非常豐富,甚至連側傾都不算大,這些都出乎我們意料。而當車進入B區后,由于過快的重心轉移,左后輪會瞬間失去抓地力開始滑動,但在滑動初段電子輔助系統幾乎沒有介入,這也導致車尾的滑動越來越大。直至車尾出現較為夸張滑動姿態后,電子輔助系統才開始介入,但為時已晚,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滑動幅度以及車輛行駛軌跡。因此,我們不得不連續降低進樁速度,最終奧迪A3兩廂的測試成績定格在71.2km/h。
而奧迪A3三廂的整體表現都要比兩廂車型穩定的多,大部分原因來自車尾的重量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卻并沒有過多的影響車頭的轉向響應,在從A區到B區的過程中,A3三廂的響應速度雖然略慢一些,但轉向準確性以及側傾都與兩廂車型基本相同。
兩車最大的差異全部體現在車輛進入B區后,雖然快速的重心轉移也會打破三廂的左后輪抓地力,但車尾滑動的動態相對慢了很多,而且動態非常線性,這也給電子輔助系統的介入留出了充分空間,雖然介入的力度不及兩廂那么大,但對車身姿態以及行駛軌跡的修正效果都不錯,最終以74.8km/h的速度完成測試。
● 賽道測試
我們也對兩輛車進行了賽道圈速測試,測試地點位于北京凱擇賽車場,測試車手自然由汽車之家車隊主力車手林琦擔任。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林琦表示:在賽道測試中,兩輛奧迪A3都有著非常穩定的表現,并且這種穩定對于大多數人都很友好,除了懸架調校外,身下這四條輪胎的抓地力也很不錯。而更細微的差距基本就只有在快速的重心轉移,也就是在連續的彎道中A3兩廂的動態要更輕巧一些,三廂相對遲緩。動力系統與傳動系統的匹配在這兩款車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順暢,變速箱齒比編排緊密,讓車輛在大部分彎道的出彎時都有著不錯的加速性能,并且升/降擋都很快,在5圈左右的測試中也沒有出現熱衰退導致的換擋遲緩。在測試中,唯一拖了后腿的只有制動系統,如果全力飛馳,兩圈多就已經有較嚴重的熱衰退現象,要知道測試當日氣溫為-6攝氏度,對于運動小車來說還有提升空間。最終兩款車的圈速分別為:A3兩廂:1:00.97 A3三廂:1:01.15
● 全文總結
其實在之前接觸高爾夫8的時候就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大眾集團重心的轉移,曾經的拳頭產品現在只能在電氣化和智能化上有所建樹,整車的動力系統和行駛機構并沒有實質性進步,F在到了同平臺的奧迪A3,感受依然如此。如果你開過老A3,那這兩臺新A3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適應時間。
但是對于A3來說這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畢竟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市場驗證,不出錯就是最穩妥的選擇。更何況消費者選擇它就是因為它是一輛奧迪,一輛普通人消費得起的奧迪。這么看的話,未來在和1系三廂和奔馳A級的競爭中,它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文/圖/攝 汽車之家 侯云峰、王曉辰、陶懞軒 視頻/張博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