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麋鹿測試
測試當日氣溫:4℃
場地:凱擇運動體驗中心
汽車之家專業車手-林琦,擁有FIA國際汽聯C級駕照。AHRT(汽車之家賽車隊)主力車手,擁有多年場地賽經驗,同時也是汽車之家AH-100的負責人。測試地點為凱擇運動體驗中心的后場,開始前我們也對地面進行了清掃,保障路面條件相同。
?怂在麋鹿測試中,僅憑借一套好輪胎(米其林PS4)獲得了一眾車中最好的測試成績74.4km/h,而測試過程中的細節用一個字“快”基本就概括了,憑借輪胎出色的抓地力,車輛的響應,準確性都很出色,唯獨電子輔助系統能力稍差,在高速滑動的情況下,對車輛行駛軌跡以及車速的控制并不理想。
在麋鹿測試中,寶馬1系的表現讓他看起來并不像一輛運動轎車,雖然從A區進入B區時,車頭的轉向響應以及準確性都不錯,但當車進入B區后,我們發現寶馬1系的后輪跟隨性實在有點慢(直至車輛到B區后段時車尾才開始有動作),這并不像一輛運動車型的特性,但值得稱贊的是,整個測試過程中,車輛所傳遞的路面信息與輪胎附著力變化都很清晰。同時,寶馬1系的電子輔助系統更符合運動車標定,介入時機較晚,強度較大,但延續性差,導致進入C區時車速較高,最終測試成績為73km/h。
MINI原本在預期中它應該會取得意外的好成績,但測試后發現,現在的MINI已不同以往。首先,這臺MINI在測試中并不輕盈,曾經卡丁車般的靈活感也已經所剩無幾,豐富的車尾動態也變成了更多的轉向不足,從A區到B區時的動態響應甚至與高爾夫相當,并且車輛所反饋的信息極少。不過好在電子輔助系統幫了大忙,在幫助修正行駛軌跡的同時,能有效的控制車速,最終測試成績為:72.8km/h。
高爾夫在麋鹿測試中A區到B區的表現與思域很像,轉向的響應與車尾的跟隨都不錯,但車手能收到的反饋信息很少,尤其是車輛在剛剛進入B區時,車尾的滑動與車頭的指向都不太可控,導致車手做出的響應總是略慢,至于電子輔助系統,大眾的工程師標定的較為開放,只有在大幅度滑動時才會介入,看來他們更想讓高爾夫保持著運動車的基因,最終測試成績為:72km/h。
在此次麋鹿測試的8臺車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思域,雖然看似僅僅是車身的變化,但整體感受卻與之前測試過的三廂版有著明顯的區別,首先從A區進入B區時車輛動態響應是此次8輛車中最快的,并且車輛動態的整體性很好(三廂車型的車尾動態慢半拍),但由于輪胎抓地力較差,導致車輛的彎道極限不高,但即便如此,依舊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輪胎抓地力的變化,電子輔助系統也符合它運動車的定位,介入時機較晚,強度、延續性都不太好,對車速控制不明顯,最終測試成績為:71.8km/h。
奔馳A級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表現非常均衡,既沒有運動車那樣激進的動態,又不會像一輛買菜車那樣死板,從A區到B區再到C區,整個過程中,轉向與反饋信息都非常真實,車手做出的動作在極限范圍內都能得到有效的動作,而電子輔助系統從介入時機、強度、延續性都很線性,能幫助車輛控制行駛軌跡與車速,但由于輪胎極限不高,最終測試成績為:71.5km/h。
此次的奧迪A3與之前測試過的頂配車型略有差別,主要是輪胎規格上的變化,由18寸變為17寸,然而更厚的胎壁則讓車輛在動態響應速度上略有遲緩,但這一點也僅僅是在B區中略有顯現,但電子輔助系統也因此變得更為積極,相比同級別寶馬1系和MINI,奧迪A3的整體感受更為細膩,最終得到了71.3km/h的測試成績。
雷克薩斯CT是此次橫評中麋鹿測試成績最差的車型,僅僅獲得了69.5km/h的測試成績,其實車輛的基礎素質并不差(小幅度動作時,車輛響應還不錯),而是被一套更加兼顧靜音與能耗的輪胎拖了后腿,從A區進入B區時車頭的響應還算不錯,但當車輛進入B區后,并在電子輔助系統的幫助下,輪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抓地力,也正是因此,電子輔助系統介入的時機就會更早,力度與延續性都更強,對于麋鹿測試的幫助很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