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能源] “你有買新能源車的計劃么?”相信這個問題現在來問,會比去年得到更多的肯定答案。過去一年里,新能源新品發布數量在整體新車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傳統中國品牌、新勢力以及以特斯拉為首的海外合資品牌,在市場存量并不多的新能源指標牌照面前,激烈廝殺,活下去,幾乎成為了2020年,大多數新能源品牌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從“絕對不會考慮”的消費觀念中漸漸柔和,在手握指標和預算的前提下,面對同質化的市場,誰更值得被我們選擇,而哪些“障眼法”還未被發現?
百年汽車市場發展至今,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多數品牌去和一個品牌競爭,而這個現象發生在了當下的新能源市場,尤其是中國:特斯拉,憑借一己之力拿下了超過10%的銷量份額,這條鯰魚的殺入,攪活了之前并不積極的中國新能源產業。而就在市場變化的過程中,品牌與品牌間的競爭關系開始向“陣營”與“陣營”之間轉移,中國傳統品牌、海外合資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之間,在當下正在進行著殘酷的市場推進,慢任何一步,都是加速“死亡”。
事實上,從進口版Model 3入華之后鯰魚效應已經出現,中國新能源市場良幣驅逐劣幣持續加速。過去一年里,新能源產品的技術指標被快速拉升,續航提升、配置豐富、價格下壓,種種因競爭加劇而帶來的產品效果,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并正式新能源市場。
過去幾年,在過分依賴地區新能源牌照指標和補貼的背景下,新能源市場的格局似乎是一種均分態勢,競爭力缺乏,產品質量不一,無法觸動更無法引起整體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而這一現象從2018年開始出現變化,特斯拉的到來以及新勢力品牌的加速入侵市場,良幣淘汰劣幣的“大清洗”開始。
根據汽車之家大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終端銷量或將達到129萬臺,但相比中國整體乘用車市場而言,穿透率也僅僅只有6%。但就在這區區6%的市場規模里,擁擠著大量的新能源車企,賽道越擁擠,競爭帶來的激烈結果就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出局。
格局突變,猝不及防。今年,已經有多家新能源品牌宣布破產或者轉型,除新勢力外,也不乏傳統車企。市場更高的產品標準讓這些車企走向惡性循環,最終提前退出。
對比2019年,國內市場的新能源消費熱情有著更穩定的發展,雖然在整體銷量規模上來看今年并未有過大的提升,但穩定性帶來了更高關注度和意向,新能源品牌必須持續的通過產品和價值宣傳來獲得認可,因為一旦跌落銷量榜單,想在殺回來的困難程度不比之前。
根據今年9月的數據來看,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傳統中國品牌依然占據著購車意向的主導地位,在前5名中,也同樣有新勢力品牌殺入進來,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新勢力的兇狠程度已經不再是哪些“PPT造車”的騙子形象了。但在下面的圖表中,大家是否發現,一些曾經熟知的傳統品牌已經跌落出了關注榜的梯隊。
基于當前消費者購車需求以及新能源行業痛點問題,汽車之家新能源團隊《尋電之路》第二季節目也將深入中國市場中三大各陣營中,對超過10家新能源品牌進行走訪,并從售前、中、后三大維度,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多個體系啟動調研,同時基于已經發起的“中國新能源消費者認可度調查”中消費者的關注問題,進行一一探訪,并希望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新能源消費者認可度調查
在今年8月,汽車之家在站內發起了《新能源消費者認可度調查》,涵蓋25個調研方向,結合目前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以及對于新能源品牌價值的認可度,我們也將在尋電之路第二季中根據已有的調研結果,向各陣營品牌發起精準探訪。本次調研有效樣本量超過2000份,在本期內容中我們也首先分享部分調研結果,完整調研報告我們將在后續的《尋電之路》第二季連載內容中持續釋放,并將結合實際采集資料做更深度的分析。
尋電之路第二季開篇總結
從明日起(10月31日),《尋電之路第二季:價值與選擇》將正式進入內容連載,系列將包含超過10家汽車品牌,實地走訪研發中心、工廠、體驗店以及售后服務等涉及用戶顧慮的關鍵環節,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季的內容能夠讓消費者清晰的認知目前各新能源品牌在當前的階段的核心價值,到底是研發,是品質,或者是服務?哪些價值與我們的購車需求緊密相關的,而哪些“偽價值”會成為我們在選擇時排除在外的。(文/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