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廣汽自主品牌部分業務改集團直接運營,來自廣汽的危機感
(1) 二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環比由盈轉虧,合資銷量下滑,自主品牌依然挑不起大梁
(2) 埃安試圖進入家用車賽道,努力擺脫網約車標簽,稍顯吃力
10月14日,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巴黎車展期間透露,廣汽集團將實施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集團將改變現有的“戰略管控”模式,向“運營管控”轉變,具體方案還在細化之中。
“整個中國市場的競爭主體、市場結構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作為一個汽車集團,將自主品牌拿到集團層面來運營是形勢發展的需要。”馮興亞對財新稱,通過將自主品牌的部分業務提級至集團總部直接運營,廣汽可以加大對自主品牌的管理力度,提升支持程度和資源協同效率。拓展閱讀:
1. 自主品牌快速搶占合資市場份額a. 在國內汽車市場,自主品牌快速響應新能源轉型趨勢,不斷搶奪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2024年前八個月,自主品牌的份額達到58.1%。
b. 其中,自主品牌在8月單月的份額達到63.4%。2021年,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還只有41.2%。
2. 廣汽集團過往出海成績不錯
a. 開拓海外市場已經在新模式下進行,業績獲得顯著增長。2024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在海外銷售汽車6.8萬輛,同比增加約190%,集團的海外營收同比增長157.61%至55.54億元。其中,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約為5.4萬輛,同比增長144%。
b. 廣汽集團從2023年開始直接管理國際化工作。廣汽集團目前由廣汽國際負責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兩大品牌的出口業務,統一經營。東南亞市場是一個特例。廣汽集團將該市場列為試點,允許廣汽埃安以主機廠身份獨立打造品牌。
3. 如何運營海外業務a. “是把出口業務交給廣汽國際統一運營,還是交給主機廠直接運營,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勢!瘪T興亞稱,接下來,廣汽自主品牌的國際化仍然是由廣汽國際作為主力軍去統一運營。
4. 傳祺和埃安還不能挑大梁,利潤還得靠合資品牌
a. 今年1月至8月,廣汽傳祺共銷售24.22萬輛新車,同比下降6.4%;廣汽埃安前8個月共銷售18.64萬輛新車,同比下降37.7%,幾近斷崖。
b. 廣汽集團2024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約458.08億元,同比減少2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5.16億元,同比減少48.9%。
c. 除了因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利潤腰斬,無法繼續充當利潤奶牛外,自主品牌同樣毫無建樹,不僅銷量下滑嚴重,且價格戰對其帶來巨大影響。尤其是二季度,廣汽集團歸母凈利潤僅為2.96億元,環比下降75.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0.25,環比由盈轉虧,而二季度正是今年價格戰的關鍵期。
5. 技術路線方面,廣汽集團處于落后階段
a. 拆解來看,其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以油電混動和少量插電混動車型為主,而傳祺和埃安,傳祺主銷的十款車型中,有3款為插電混動車型,這三款中有兩款是MPV車型。b. 而廣汽埃安則全部為純電車型,目前有4款車型在售,加上埃安旗下的昊鉑品牌有3款純電車型在售,廣汽自主品牌共7款純電車型在售,遠多于其插電混動車型數量。
6. 新能源出口滲透率比行業水平低
a. 從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布局來看,廣汽集團的新能源滲透率相比友商偏低。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共出口14.82輛新車,其中新能源車為3.76萬輛,占比25.4%,主流車企中僅高于奇瑞,而奇瑞即便新能源出口占比低于廣汽,但出口數量卻達到了4.7萬輛,依然比廣汽高。
7. 產品推進上也落后友商
a. 廣汽集團在新能源車型的布局和推進上,也存在問題。其雖然具備了插電混動、增程以及純電的技術研發能力,但遲遲沒有更多的插電混動和增程產品出現。b. MPV車型能夠占到月銷量的55%左右,目前傳祺一共4款在售MPV,其中兩款都是插電混動車型。這意味著,插電混動或許是廣汽集團翻身的重要一環。
8. 廣汽埃安,正極力擺脫網約車標簽
a. 9月26日,廣汽埃安旗下第二款全球車AION RT“迅猛龍”開啟預售,這是繼AION V“霸王龍”后,第二款試圖靠全新設計和打法擺脫網約車標簽的產品。
b. 廣汽埃安正將部分資源傾向于旗下豪華品牌昊鉑,昊鉑兩款主銷車型即便是在高額補貼以及超大折扣的加持下,仍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銷量成績,但能幫助埃安改善品牌印象。
短評:
傳祺目前困局的原因主要是其燃油車為主的打法不太符合當下市場發展,而埃安并不是因為網約車標簽問題,恰恰相反,網約車市場飽和,加上競品增多,導致埃安在網約車市場的競爭力變弱。
傳祺MPV銷量高的原因,一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特性,二是其插混技術在MPV上的應用起到了成效。接下來,改變其整體技術路線或許是關鍵。
從近期埃安推出的新車,以及昊鉑兩款車型的表現來看,其進入家用車賽道的決心非常明顯,也極具誠意。只是市場競爭依然很大,大批量極具競爭力和性價比的產品蜂擁而至,這也導致埃安的轉變稍顯吃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