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華為計劃和東風集團合作打造一個全新品牌,公司載體已經成立,模式類似華為與廣汽集團合作的華望汽車。
東風乘用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稱“東風乘用車科技”)將承擔雙方合作品牌相關工作。東風乘用車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3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當前股東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與東風集團的合作模式與此相近,長安作為第三者也參與?
華為車BU有很多新增合作項目,其中與東風集團和廣汽集團的合作項目尤其深入,除了不使用華為銷售渠道,產品設計開發等合作模式均與鴻蒙智行類似。
網上曝光了一組疑似華為“第六界”旗下的首款SUV的諜照,從偽裝的文字上可以看到它可能是和東風合作的成果。但拍攝地點位于長安汽車一處生產基地門口,引發外界關于長安汽車是否參與合作猜想?
這輛偽裝車車頂搭載了激光雷達,車身上還寫了“華為最強智駕”,說明這輛車型或許支持華為ADS 4。
結合這輛偽裝車車身上“東風+?+華為”的字樣,神秘第三方可能是長安汽車。
短評:
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動作正以快速推進,從問界M8小訂破10萬到智界R7(參數|詢價)新版本的開啟預訂,再到與東風合作的神秘車型諜照曝光,華為在產品方面加速擴張。
與此同時,余承東卸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以及引望公司的股權結構調整,表明華為正在將智能汽車業務逐步獨立化。
4月7日晚,小米公司發文稱,公司發現有關小米SU7保險相關的謠言被有組織地擴散傳播,經與公司合作的五大保險公司逐一確認,上述公司均表示從未出具過任何拒保通知,相關文件確系偽造。
近日一份疑似保險公司內部文件在網絡流傳,文件稱小米SU7出險率高,公司決定停止該車型的新增投保、續保等業務。
小米汽車自問世以來即因自帶流量,問題也容易被市場放大
近期小米汽車安徽銅陵交通事故再度引發市場關注,在此背景下,市場傳言部分小米SU7車主遇到保費過高、續保難問題,背后原因則指向出險率。前述保險行業人士稱,“小米SU7出險率一般,不像傳聞的那么高”。
小米SU7的保險費和50多萬燃油車的保險費接近
有網友指出,小米SU7的保險費用和價格50多萬元燃油車的保險費用接近。有自媒體統計的保費數據顯示,個人購買定價為21.59萬元的SU7首年保費在7000—7400元,而定價在29.99萬元的SU7 Max首年保費最高可達到9900多元。
新能源車主“投保難”甚至被拒保,保險公司無法準確定價
理論上,風險越高,保費價格越高,但一方面,目前新能源車缺乏數據積累,保險公司難以區分家用車和營運車,導致無法科學準確的定價;
短評:
車主在比亞迪購買比亞迪旗下車險公司提供的車型享受到了更低的價格。這可能是比亞迪可以篩選出更加優質(風險更低)的客戶。尤其在新能源車險方面,比亞迪財險背靠主機廠可獲得關于每輛新能源汽車和車主的海量數據,這讓其展現出遠超傳統保險公司的定價效率和靈活性,也有助于比亞迪財險實現比傳統保險公司更為精準的定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