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斗式挖掘機
戰后,在民用、工程機械以及其它相關專業領域,克虜伯所生產的產品也同樣令人驚嘆,而這一切,依然少不了其在鋼材生產方面所積累的強大技術實力。
Bagger 288是1978年由克虜伯所制造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它高約95米,長約240米,總重接近14000噸。而早在1962年,克虜伯就生產了超大型的挖掘機Bagger 260,只不過它的身形要稍小一些。結合前面提到的大炮,可見克虜伯確實喜歡而且有實力去制造一些超大型的機器。
Bagger 288多輪斗式挖掘機是一種效率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型挖掘機械。其中斗輪上配有18個鏟斗,每個容積為6.6-8.6立方米,驅動斗輪的4臺電機由上至下垂直排布。如果裝配8.6立方米的大容積鏟斗進行煤礦挖掘作業,其理論生產能力為22000立方米/小時。
Bagger 288共有12條履帶,并采用前8后4的布置型式,其最大移動速度為10米/分鐘。雖然它是個彪悍的龐然大物,但僅需5人就可以操作它,而設計、制造和裝配它則需要耗費整整5年的時間。在當時,它的價值更是高達一億美元。
● 可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約11000米深)的潛艇
1960年1月23日,一艘搭載著兩名乘員的小型潛艇歷經4小時47分,最終下潛到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而當時系統顯示的深度為11521米,此深度下的壓強約為1.25噸/平方厘米,相當于1100倍的標準大氣壓。
能夠下潛至如此深的海底,必然需要一個可以承受巨大壓力的設備,而這艘名為的里雅斯特的潛艇配備了一個由克虜伯鋼鐵廠生產制造的壓力球體,球體的厚度為12.7厘米,重量約為13噸。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德國興建了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拋物面天線直徑為100米的射電望遠鏡,其坐落于距離波恩市區南部60公里處的森林中,隸屬于馬克思·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
由于天線直徑很大,同時自身還要旋轉,所以往往會由于自重以及刮風等原因導致其發生變形,這就需要通過使用特殊的鋼材來克服此類問題,而這個巨大的拋物面天線就是由克虜伯所生產制造的。
以上幾項都是在世界范圍內堪稱之最的專業領域內的產品,同時蒂森克虜伯在其它領域也同樣可以制造出堪稱世界一流的產品,比如蒂森克虜伯的電梯業務,其產品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辦公樓、賓館、購物中心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經典的案例比如460米高的上海國際環球金融中心內就安裝了蒂森克虜伯的電梯,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也同樣應用了多臺蒂森克虜伯的電梯產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