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虜伯集團與中國的初次商業接觸要追溯到140多年前。迄今為止,中國已經成為蒂森克虜伯在亞洲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1866年,以李鴻章為首的實力派主張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按照歐洲模式來改造軍隊。在這種大背景下,李鴻章與阿爾弗里德·克虜伯進行了最初的接觸。在李鴻章的積極運作下,第一個中國代表團于1866年7月27日首次參觀了位于德國埃森的克虜伯鑄鋼廠。
首次接觸后,雙方便開始了具體項目的實施,克虜伯公司獲得了供應318門火炮的訂單,同時要對一批中國派出的留學生進行火炮知識方面的培訓。在以后的幾年中,雙方持續地訂購軍火,而北洋水師選擇“定遠”、“鎮遠”、“濟遠”艦的建造合同也是源于該廠生產的軍艦的龍骨、護甲鋼板以及艦面的主炮、輔炮、彈藥、穿甲彈等均為克虜伯兵工廠生產。
1886年,克虜伯供應了1500噸鐵路鋼軌,用于修建由廣州經漢口至北京的鐵路。自此之后,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克虜伯又陸續向中國提供了百余臺機車。
1910年,雙方關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及中國的政治變革而中斷。直到1934年,二者的關系才得以繼續發展。克虜伯集團也獲得了為同蒲鐵路供應10臺蒸汽機車的訂單。1937年,在上海開始建造中國銀行的時候,數百噸克虜伯所生產的鋼材派上了用場。這些鋼材被用于制造保管箱和庫門,其中圓形庫門重達10噸,厚85公分,防火、放水、防盜警報,這在當時也是遠東第一。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5年,克虜伯派遣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北京,成功地恢復了雙方之間的貿易關系,同時克虜伯開始向中國供應鋼材。而蒂森集團也向中國出口一整套鋼鐵冶煉設備,同時,兩個集團都會參加每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舉辦的廣交會。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對于克虜伯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機遇。整個80年代,克虜伯都不斷地從中國接受訂單。1988年,克虜伯集團與中國鞍山焦化耐火材料工程顧問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合資公司。90年代初,蒂森集團也成立了有中方參股的合資企業,即生產電梯和自動扶梯的山東蒂森電梯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合并后的蒂森克虜伯公司又投資建立了多家企業并實施了許多重大項目。
由于蒂森克虜伯擁有多個業務子單元,如鋼鐵技術(包括工廠技術、船舶系統、機械工程、磁懸浮列車)、電梯(升降梯、自動扶梯、人行步道和登機橋)、服務(材料服務、工業服務、特殊產品加工服務等),且均在世界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所以面對著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其也將觸角伸向傳統鋼鐵行業外的其它產業。
2004年,在上海建成的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則為德中兩國合作結出的碩果。蒂森克虜伯公司在此項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產品。
應該說,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吸引了不少跨國公司和國際巨頭的目光。2005年,在北京建立的蒂森克虜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證明了蒂森克虜伯集團長期扎根于中國市場的決心。
總結:
通過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蒂森克虜伯是如何成長并發展壯大的,而特殊的戰爭經歷,也讓它一時成為魔鬼的化身。然而,憑借著科技與制造方面的強大實力,在和平年代,蒂森克虜伯也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從而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同時蒂森克虜伯也會收獲人們對它上百年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傳承的尊重。(編譯/整理 汽車之家 馮景毅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