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們用了整整三頁的篇幅把CES展會上展出的IT公司開發的相關汽車技術給大家做了一個匯總,其實在我個人看來,IT公司遲早還要融入到汽車圈的,因為IT公司的一些理念和新技術正好與目前汽車行業的很流行的車聯網、云端分享等功能很能結合,因此詳細在未來會有更多IT廠家開發更多的利用他們自身特長的關于汽車的新技術。
說完IT公司這些“不務正業”開發的汽車技術,在本次CES展會上,還有一些汽車廠家參展并帶來了比較多的關于車輛電子方面的新技術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符合汽車廠家工作職能的“本分”新技術。
輔助駕駛系統
■ 奧迪激光大燈
燈組造型一直是設計師營造車輛外觀“性格特點”的重要手段,提及燈組造型相信很多人腦中的第一反應都會聯想到奧迪這個品牌。在LED光源時代,設計師已將這項技術與美觀的設計相融合,讓燈組賦予奧迪品牌旗下不同車型不同的氣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幾乎為車燈帶來了一場革命。我知道,你可能還沉浸于由光帶造型營造的絢麗氣氛之中。先醒醒,這次的CES,奧迪又為我們帶來了激光大燈。
其實說是新技術,還有些不太準確,因為早在2011年奧迪便已公開其研發的激光霧燈技術。如果說霧燈位置應用激光光源只算是探尋其可能性的嘗試,那本次奧迪將其應用在車輛大燈組位置則說明他們對這項技術充滿信心。
看完了結構,再讓我們看看激光大燈的優點。與LED燈組相比,激光大燈不僅擁有同LED燈組一樣響應速度快、亮度衰減低、體積小、能耗低、壽命長等大部分的優點。相比LED大燈,激光大燈尤其在體積方面具有優勢,單個激光二極管元件的長度已經可以做到10微米,僅為常規LED元件尺寸的1/100,這樣的改變會留給外觀設計師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激光大燈另一個顯著優勢是在發光效率方面,一般的LED照明燈的發光效率可以達到每瓦100流明左右,那么激光二極管元件可以達到每瓦170流明左右,這意味著,當滿足同樣照明條件時,使用激光大燈的能耗不到LED大燈的60%,進一步減少了能量消耗,也更加符合未來汽車的節能環保趨勢。
相關視頻:
CES展會上,奧迪公布了這輛概念車的宣傳視頻,40秒起有燈具結構展示,推薦您觀看。
點評:
盡管使用激光作為燈組光源擁有眾多好處,不過這項技術真正走到我們身邊還尚需時日,首先奧迪需要考量激光大燈是否會帶來成本的大幅提升,其次這項技術還要經過歐盟的各項安全評估。
順便說一句,奧迪的競爭對手們也并沒有閑著,寶馬在這個領域的動作可不僅僅是在CES公布了一則略帶戲謔的消息,激光大燈組已經搭載在量產版的i8上了。不過它是否通過了美國以及歐盟相關部門的安全性評估還未可知。
■ 起亞駕駛員體檢系統
談及安全駕駛,我們總會提到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全神貫注,身體情況不佳時不推薦駕駛車輛。駕車時,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會引起重大事故。為此起亞開發了行車時對駕駛員的健康檢查功能,其原理類似部分疲勞檢測系統。
起亞在這次CES上展出的車內的健康體檢功能是通過駕駛員拇指放在位于方向盤兩側的感應器上實現的,在中控屏幕上選擇該功能之后用戶便可以將拇指放在感應器上實現一些數據的檢測。這樣的檢測設備與健身房中的健康檢測設備類似,可以檢查用戶當前的脂肪量、心率等等。
點評:
通過這套設備用戶能夠更加簡單、快捷的了解當前自身的身體狀況,未來再配合今年CES展上大紅大紫的智能手環設備以及App軟件,駕駛員實時身體狀況并判斷是否駕車以及是否前往醫療機構將變得十分輕松。
■ 寶馬動態自動駕駛技術
如今很多廠家在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相關的研發和測試,不過這種測試更多的還是基于普通道路以及正常駕駛的范疇內,而此次寶馬公司則展示了可在極限駕駛狀態下進行的自動駕駛技術。
車輛在極限駕駛狀態下,該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該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通過ABS系統對每個車輪施加不同的制動力,二是利用雷達、超聲波以及光學相機來實時監測道路情況,反饋的信息處理后會主動介入汽車的轉向。該套系統會確保方向盤、制動系統以及油門踏板之間的完美配合,當車輛出現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傾向時,系統通過精準計算后便會進行主動干預以保證行車安全。
相關視頻:
在展示這項技術的同時,寶馬發布了一段自動駕駛系統繞樁漂移的視頻,看起來十分流暢,與真人操作無異。
點評:
寶馬不愧是一個強調運動的汽車品牌,在自動駕駛方面其已進入賽道極限行駛狀況下的階段,不過這離我們似乎依然還很遙遠。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