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油噴射系統:由缸內直噴+歧管噴射結合的混合噴射系統。
結合了缸內直噴+歧管噴射兩種形式在內的混合噴射系統已經不算是一個新技術了,除大眾/奧迪的這套系統之外,豐田和斯巴魯上搭載的D-4S噴射系統也采用了相同的原理,其特點在于結合了兩種單一噴射方式的優勢,動力表現、燃油經濟性和環保表現都能控制得不錯。
雙噴射系統用的高壓油軌(直噴部分)和低壓油軌(歧管噴射),都是從高壓油泵接出來的,而1.8T發動機的油泵只提供用于缸內直噴的出油口。由于缸內直噴的噴油壓力可達20兆帕,而歧管噴射對于油壓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兩根油軌采用了不同的材質,缸內直噴油軌為金屬材質,而歧管噴射為塑料。
在發動機處于低負荷狀態時,發動機只有歧管噴射一組噴油嘴工作,相比僅有直噴功能的發動機而言產生的污染物更少,同時也減少進氣門背面產生積碳的可能。而當發動機轉速逐漸提高之后,直噴和歧管噴射兩組噴油嘴同時工作保證發動機的動力輸出。
至于直噴系統在發動機達到多少轉速時介入工作,工程師并未給出一個明確的轉速值,而是給了一個較為寬泛的轉速范圍,大約在2000-3000rpm之間。工程師還透露,兩組噴油嘴開始工作的時間節點是通過ECU控制的,轉速僅作為啟動直噴噴油嘴的參考值之一。
● 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技術:與1.8T發動機相同。
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兩個功能(什么是可變氣門正時/升程技術?)分別在第一、二代EA888發動機上就開始出現,無論1.8T還是2.0T都可采用該技術。凸輪軸前端的兩個電磁閥分別控制進氣側和排氣側凸輪軸的角度,其中進氣凸輪軸調節范圍為60度,排氣側為40度,無論1.8T還是2.0T發動機,其調節角度并沒有不同?勺儦忾T升程技術僅配備在排氣側的凸輪軸上,通過切換兩組升程不同的凸輪來實現調節排氣門開度的目的。
『原理展示!析奧迪可變氣門升程系統』
此前我們的說客嘉賓“愛車的諾諾”曾遇到過一臺里程15萬公里的大眾車型,該車因為氣門搖臂損壞導致發動機發生較為嚴重的故障(點擊此處了解)。此次拆解時我們發現該搖臂的造型與以往有所差異,搖臂的圓形滾子更厚,內部的滾珠都被兩側金屬板牢牢夾住,新設計或能夠避免因滾珠失效造成搖臂損壞失效的情況發生。當然,具體耐用性究竟如何,還得經受住時間和里程的考驗。
● 集成式缸蓋:結構緊湊,冷卻水升溫更快,制造工藝比傳統缸蓋更復雜。
集成了排氣歧管的缸蓋設計我們已經提到不止一回了,在發動機熱管理上的優勢使該設計被越來越多的廠家所采用。除了EA888發動機外,大眾旗下的EA211(1.4TSI)發動機以及通用、本田等品牌的發動機也都采用了同樣的設計,不得不說,這是未來發動機設計的趨勢之一。
與1.8T發動機相比,2.0T只是將原本“屬于”渦輪廢氣端外殼的歧管奪了過來納入缸蓋麾下,盡管這能降低渦輪自身的重量,但對于缸蓋來說其制造工藝就變得復雜很多。將排氣歧管納入缸蓋內之后,交錯歧管周圍的冷卻水道能夠將歧管內的排氣溫度迅速帶熱冷卻水,不僅能讓水溫以更快的速度達到最佳工作溫度(90攝氏度左右),對于乘客的體感來說,天冷的時候座艙內的暖風也會來得更早。
為了配合冷卻系統的變化,并能更精準地調節冷卻系統的溫度,靈敏度更高、調節也更靈活的電子節溫器取代了傳統的石蠟型節溫器。1.8T發動機也使用了電子節溫器,不過由于沒有采用集成缸蓋式設計,冷啟動時冷卻水的升溫速度自然趕不上2.0T發動機。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