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試駕評測 對比測試 正文

《三國志》——年輕人的第一輛運動型車

收藏 閱讀全文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底盤細節對比

  在對比動態感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三臺車底盤細節的區別,從懸架結構和用料來詳細對比。相信不少朋友應該很好奇兩個問題:1、凱迪拉克CT4的底盤硬件能不能“剛”的過寶馬3系;2、標準軸距版寶馬3系究竟配沒配防傾桿。至于奔馳A級,級別的不同有多大的差異?我們接著往下看。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

  首先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由于發動機布局與驅動形式不同,后驅的3系與CT4前懸架位置看不到前半軸,A級有,另外在下控制臂設計上,偏重運動特性的3系與CT4將下控制臂拆成了兩根,讓虛擬主銷位置更靠外,提高操控性,并且整個懸架在轉向的時候其運動學動態也更復雜一些。

汽車之家

  材質方面,三車軸承座與前懸架下控制臂均為鋁合金,符合豪華品牌應有的水準。相比鑄鐵軸承座與下控制臂而言,鋁合金材質能明顯減輕簧下質量,這對于操控性與行駛品質都有很大意義。

汽車之家

  在這一級別中,下控制臂與副車架采用貫穿連接形式很常見,兩組襯套中有一組為液壓襯套。相比橡膠襯套而言,它最直觀的特點就是更大更軟,進而實現更好的隔絕振動效果,提高行駛舒適性,并允許下控制臂實現更大幅度位移,在轉向過程中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汽車之家

  從副車架角度來看,三車采用了統計當中最常見的三種形式:3系為鋼制全框式副車架,并具備焊接一體的加強梁結構,其好處是副車架整體剛性高,并在正面碰撞的時候,兩根縱梁結構部分也能起到分散碰撞力的作用;CT4為最小巧簡單的H形副車架(元寶梁),值得注意的是,該車配備的副車架是鋁合金一體成型的,整個副車架無焊縫,勝在材料與工藝部分,副車架后部也有必要的加強梁結構,理論剛性與輕量化表現都應該不錯,但不具備被動安全功能;A級則是帶縱向加強梁的H形副車架,不考慮材質的話它屬于前兩種之間的形式,與全框式副車架的區別在于其縱梁采用鉚接形式,并且前部兩根縱梁尺寸較細,主要起到提高副車架剛性的作用,對被動碰撞安全性幫助不大。

汽車之家

  發動機下支承部分,三車均為液壓襯套,只不過由于發動機布局形式不同,縱置發動機的3系與CT4采用兩側垂向液壓下支承結構,橫置發動機的A級采用橫向貫穿液壓襯套+連桿連接結構。另外,CT4還是主動式發動機支承,理論上可以實現更好的振動隔絕效果。

汽車之家

  在剎車部分,三車的硬件配置并無較大差異,但在剎車助力方面,CT4采用了電傳剎車系統,這一新技術近幾年越來越常見,它具備剎車響應快、剎車特性可調、輕量化表現好、與輔助駕駛匹配好和受環境氣壓影響小等優勢,缺點在于腳感不真實與對工程師系統控制設計能力要求高,沒點兒經驗真玩不好。

汽車之家

  如果說在前懸架結構方面3系與CT4簡直太像了,那么來到后懸架結構部分,你會發現這兩臺車依舊保持著高度結構一致性,上、下控制臂與拉桿位置和作用都完全相同,僅在長度和造型等細節方面有所區別。當然,這談不上誰借鑒誰,因為它們都算是最“教科書范”的五連桿懸架,屬于常見標準設計結構。

汽車之家

  與扭轉梁相比,五連桿懸架無論在操控與舒適性上都有著先天結構優勢,當然也正因為復雜的懸架幾何關系,這套懸架同樣很考驗工程師的調校水平,成本也不低。另外需要吐槽的是:都標準軸距3系了,用戶群體肯定“好動”,怎么著也得把那根防傾桿配回來唄?至于說A級的扭轉梁,除了結構簡單和真的很平整之外,其它方面你品,你細品。

汽車之家

  三臺車的后剎車卡鉗結構保持一致,沒什么可說的?紤]到散熱優化,3系與CT4都采用了通風盤,而A級是實心盤。

汽車之家

  在底盤中部,三車都具備提升車身剛性的中央加強件,可喜可賀。至于說護板方面,3系與A級都采用樹脂全包覆設計,讓車底形成較為平整的狀態,優化空氣動力學設計,并一定程度上起到隔音效果。而CT4則是通用集團近些年新車設計上的慣用手法:幾乎沒護板,理論車底空氣動力學表現堪憂,至于NVH方面則是通過車身底板夾層設計實現。

汽車之家

  底盤硬件部分就給大家介紹這么多,總結起來看,3系和CT4在結構與理念上保持較高一致性,尤其是前后懸架主體結構幾乎沒什么大區別,不愧為直接競品。至于說A級,底盤硬件部分確實和高一級別的中型車有差距。

向編輯曹昊旻提問
文章標簽: 《三國志》 對比測試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