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國為什么會發展電動車的一些背景
這是個相對開放的問題,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行得通的答案,這個問題我們也拋給了李,但與聽其他人聊這個話題不同,李想用他的視野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發展背景,以下是他個人關于各國新能源發展趨勢的見解。
——美國為什么不發展純電動車
美國人本質上不太喜歡電動車,除了加州略有不同。因為美國大部分地方是不堵車的,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污染,美國的油便宜,美國又是個車輪上的國家(生活半徑大),所以哪怕特斯拉的續航里程達到400km,你在美國開的時候會發現還是遠遠不夠用,開起來仍然提心吊膽,這比中國還要嚴重的多。所以,美國其實會從一些區域開始普及電動車,這是市場的一個需求。
——日本為什么發展混動和燃料電池技術
我們再去看日本,日本就是另外一個狀況,因為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有一個叫百公里5升油耗,想在2020年的時候達到這個油耗標準。很多的地區都將其定為法規,如果你達不到,你新出來的車平均每百公里油耗高于5升要面臨巨額罰款。這是很多企業到今天為止為什么要輕量化和一定要開始用電動化的一個原因,并非是他真想做一款電動車,或者做一款未來的車。
但日本企業有一個好處,你看日本特別有意思,豐田、本田這兩個有非常強大的混合動力技術的企業至今為止沒賣過一款純電動車。豐田和本田沒有純電動車,做的很多的包括IQ純電動版都是概念車,不在中國推廣,只有日產賣(聆風),因為日產混合動力不強。我們現在看包括豐田和本田都會把混合動力的整個成本降的非常低,以至于現在卡羅拉混動和雷凌混動跟普通車的價格沒什么區別,而且油耗確實是每百公里5升內。所以日本的兩個核心品牌廠商已經非常好的解決了2020年這個事,所以他們要想的是十年以后的事情,2025年怎么樣,這時候對于豐田這樣的企業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電池對他來說不是很好的方法,就像我說的全世界的電池去年給特斯拉的,只夠它們造十幾萬輛車。十幾萬輛放在豐田里面,這體量根本沒有意義。所以豐田要想用一種方式能夠像加油一樣方便能解決污染問題,他唯一的方法只有燃料電池。而且日本是個島國,從日本整個國家的戰略上而言,他不希望依賴于石油,因為二戰的時候他最后基本輸在了石油上。美國一切斷日本石油供給,戰爭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我們能看到燃料電池是唯一一種像加油一樣方便的已知方式。同時,燃料電池主要靠所需的氫可通過電解水獲得,所有的能源都可以轉成氫氣來進行存儲。像太陽能、風能、以及電網中浪費的電能都可以,所以這就很明顯,日本的發展方向就是燃料電池。它既是一個國家對于能源的需求,又是一個憧憬,對于未來市場的需求。全世界發展燃料電池最好的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英國,兩個全是島國,這是我們看到日本的一個現狀。
——歐洲堅持的是自己在傳統技術上的優勢
現在來看歐洲的現狀,歐洲全做插電式混合動力,同樣是因為他們自己自身已經具備的優勢或者這些需求來決定的。歐洲為什么做插電式混動,因為插電式混動能保證它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優勢。因為發動機和變速箱繼續存在,通過插電式混合動力讓車的性能可以變的更好。甚至連保時捷918,邁凱倫P1都是插電式混合動力的。一方面保持了它原有的優勢,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優勢,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幫他們解決2020年5公升油耗的問題。因為歐洲的NEDC就只測100公里,前面50公里的靠電池跑,后邊50公里靠燃油跑就過關了,這也是個政治目的。
——中國多元化獲取電能的特點注定了汽車要向電動化發展的格局
其實無論是燃料電池還是純電動都是靠電機驅動,這是全世界的發展狀況。中國有中國的問題,我們現在看這些企業用電池騙補貼,其實中國在國家的大戰略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中國石油緊缺,中國一天要進口幾百萬桶石油(一部分用于戰略石油儲備),這是中國尷尬的一個問題。但是中國未來可以發展核能,可以發展很多種能源,再退一步,中國有煤,可以在火力發電技術上進行投入。所以發展電能對中國而言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國家戰略,而且中國在核能上面至少是不落后的。
另外一方面,作為企業現有的狀況,混合動力所有的知識產權幾乎都在日本手里。你會發現豐田有意思,豐田在做混合動力的時候,所有的知識產權保護起來了。在做氫燃料電池的時候,所有的產權全開放了,因為他想建立一個能源網絡,這不是靠他一家就能實現的。中國在發動機領域也沒有明顯優勢、變速箱更是如此。但是我可以跟你講,比亞迪做的電動車開起來跟寶馬i3一樣好,甚至比寶馬i3還好,這就是中國的一個機會。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