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改稅,燃油稅開證
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務院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價外征收的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與費改稅一同公布的還有此前傳的沸沸揚揚的燃油稅征收問題,國務院決定將價內征收的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相應提高。
1.6升及以下排量汽車購置稅降至5%
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國家對1.6升及以下排量的汽車購置稅率由10%調整為5%。車輛購置稅從1985年起開征,截止2009年已有20多個年頭,此次調整看似微不足道,但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價值和意義。對于低迷的中國汽車市場,這5%的稅率削減可以說為車市注入了強心針。購置稅調整以1.6升車型為劃分界限,至此,國內車市格局演變為1.6升黃金時代。
1.6升黃金時代的來臨也表明了政府的態度,降低小排量車型購車成本,從而引導消費者購買經濟型家用車,進一步調整消費結構。政府大力推行小排量轎車源于其排放低和污染小等特點,當然了,還有最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中國品牌生產的車型大多都在1.6升排量以下,因此購置稅調整在某種因素下也是對中國品牌的大力扶持。
汽車下鄉
國務院頒布的《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可以說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福音,除1.6升以下家用車購置稅降至5%以外,汽車下鄉則是振興規劃中的一項惠農政策,也是拉動消費帶動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
從2009年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國家將安排50億元資金,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補貼車型包括微型客車、輕卡,但不包括微轎車型。農民僅在兩種情況下才可享受購車補貼;一是新購微型客車可直接補貼,二是報廢輕卡(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可享受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下鄉并沒有采用家電下鄉的招投標方式,只要獲得汽車生產目錄的企業,均可提供下鄉產品。雖然沒有設置準入門檻,但企業需要作出三項承諾;價格保證、品質保證和公示相應銷售和服務網點。
汽車下鄉政策一經頒布,微面作為汽車下鄉主力產品成為當年車市最大的贏家。在補貼標準方面,具有農村戶口的消費者在購車時可獲得車價10%的政府補貼(車型售價5萬元以下,5萬元以上的按每輛5000元補貼),消費者在購買摩托車時可享受13%的補貼,所購的汽車和摩托車均在購買之日起兩年內不得過戶。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制度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為了更加規范的對這項新興產業和市場有效的進行推動和管理,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等有關規定,工信部于2009年6月17日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該規則自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規則所稱的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的新型車載動力裝置,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的汽車等各類別產品。此項規則頒布后,國內各大汽車品牌紛紛將精力投入到這一新興汽車市場中,為推動新能源汽車走入普通消費者奠定了基礎。
總結:
縱觀2005年至2009年國內汽車相關政策,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些政策的相互矛盾,這與政府在摸索中尋找適合國情的相關政策有著很大的關系。小排量車從最初的雖有政策扶持但現實倍受冷落,到因治理環境污染與大排量車型爭奪市場份額,充分說明了國人的購車理念和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從最初的茫然到逐漸走向正確道路。油價逐漸與國際接軌也體現了更加真實透明的消費環境,國內車企在政策推動下迅速崛起的同時,消費者也在眾多政策中享受到了應有的實惠。下期中國汽車生活十年變遷——政策篇,我們將為您解讀2010年至2015年的相關政策,敬請期待。▓D/文:汽車之家 李昊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