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車企退出黑名單發布
2012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對于已經破產或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注銷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對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實行為期兩年的特別公示管理,要求其整改并盡快滿足準入條件。2013年10月,工信部發布了首批《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1批)》公告,包括吉林通田、陜西秦星、蘭州宇通等48家汽車生產企業榜上有名。
這48家車企基本都是多年來一直處于半停產或停產狀態,產量極少甚至沒有產量。雖然有兩年的緩沖期,但這些“僵而不死”的邊緣車企想要自己翻身幾乎無望,被兼并重組也是希望渺茫,他們如果到期未能整改合格,將被暫停汽車產品的生產資質。此舉標志著國家在淘汰汽車產業落后產能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體現了國家加快調整和優化汽車產業結構的決心。
汽車三包政策正式實施
“三包”指:包修、包退、包換,這個概念在家電、手機等產品中早已普及,但汽車“三包”的出臺卻一拖再拖。早在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就委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展開有關汽車“三包”規定的前期起草和調研工作,之后博弈10余年,共經歷9版意見稿、4次公開征詢意見和50余次激烈討論,直到2013年《家用汽車產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才正式頒布。
此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種產品“三包”法案的出臺,遭遇過如此多的波折。除了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不成熟的因素外,汽車“三包”實施的主要阻力來自汽車廠商。如今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汽車“三包”規定,可以說是一個各方利益妥協的產物,雖然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汽車消費市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退換車條件的苛刻、專業第三方鑒定機構的缺失、維權成本較高等問題,依然讓汽車維權舉步維艱。
國家機關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我國的公車數量至少在200萬輛以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一般公務用車。長期以來,公車消費支出驚人已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要求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
改革后,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主選擇,實行社會化提供,并會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取消的一般公務用車,將采取公開招標、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2015年1月,第一批共計304輛從中央和國家機關“退”下來的公車在北京進行了公開拍賣,其中一輛起拍價18萬元的奧迪A6經過35輪競價,最終以32.4萬元成交,參與程度之熱烈和成交價格之高令人始料未及。
一般公務用車采購/租賃執行“雙18標準”
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對公務車配備、采購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按每20人不超過1輛確定,一般公務用車采購標準下調至1.8L以下、18萬元以內(簡稱“雙18標準”)。自此,“雙18標準”成為公務用車采購的準繩。
然而,隨著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政策的出臺,未來公務用車采購將由購買改為租賃,實行社會化提供。2014年9月,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發布了《關于2014-2015年度中央國家機關車輛租賃定點采購(試行)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指出汽車租賃應符合現行的公務車輛配備標準,租賃轎車車價不應超過18萬、排量不應超過1.8L(含增壓),同時應選擇國產汽車,尤其鼓勵租賃各類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車輛。
對美部分進口汽車實施雙反
2011年12月,中國商務部發布年度第84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5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又稱“雙反”),實施期限為2年,到2013年12月終止。按照商務部公布的反傾銷調查結果看,寶馬、奔馳、凱迪克拉、Jeep、別克、謳歌、本田等品牌的部分車型存在傾銷和補貼,對中國國內排氣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轎車和越野車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
此次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對凱迪拉克、別克、Jeep三品牌影響最大。凱迪拉克CTS、SUV車型凱雷德和別克昂科雷將被征收8.9%的反傾銷稅以及12.9%的反補貼稅,兩項稅率相加高達21.8%。克萊斯勒旗下受影響的車型有Jeep大切諾基和牧馬人,征收幅度為15%。相比之下,在美國生產進口到中國的寶馬X3、X5、X6以及奔馳的ML級、GL級和R級征收幅度只有2.0%和2.7%。受“雙反”影響,相關進口車價格出現了一定上漲。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